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估改进后MSCT的VR技术,即选择性VR(selected volume rendering,SVR),显示活体肝脏门脉系统细小分支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腹部检查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选门脉流入期数据做肝脏门脉SVR成像。结果:SVR技术不同于VR切割加调阈值技术。在不增加造影剂总量及注射速度的前提下,选择性VR对肝脏门脉Ⅰ~Ⅳ、Ⅴ~Ⅵ分支显示率分别达100%,93.8%(30/32),Ⅰ~Ⅳ级、Ⅴ~Ⅵ分支显示状况较好(评价2分以上)者达分别达93.8%(30/32)和84.4%(27/32)。结论:SVR是肝脏门脉系统成像的理想方法,可较好地立体显示肝的门脉Ⅰ~Ⅵ分支。  相似文献   
62.
MSCT静脉成像和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和超声(US)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2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MSCT下肢静脉成像和US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MSCTV共发现栓子93处,US发现88处。下肢MSCTV和US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本组中2例髂静脉、1例下腔静脉内栓子US均漏诊。结论:MSCTV和US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SCTV对髂静脉、盆腔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3.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临床症状多无特征性,且影像学易误诊,文献报道较少,作者报道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P病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①肾上腺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②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的CT值;肾上腺转移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的CT值。结论:MS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三期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65.
急性胰腺炎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的CT诊断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腹部动脉造影和经导管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CT、血管造影和临床资料,观察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及止血效果。结果18例患者CT平扫显示腹腔局限或弥漫性高密度积液,增强扫描显示假性动脉瘤,破裂处可见造影剂外溢。血管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22个,其中20个有活动性出血征象,均采用弹簧圈成功栓塞,18个假性动脉瘤一次成功止血。结论CT检查可发现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经导管栓塞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imary hepatic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PHMFH)remains extremely rare with less than 60 cas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From October 1999 to May 2008,5 patients with PHMFH had been admitted to Yantai Cancer Hospital,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and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and the results of spiral CT were analyzed.Six tumors were detected,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tumors was more than 8.5 cm.CT plain scanning revealed that all tumors were hypodense,4 patients with tumor necrosis and cystic degeneration,and the tumor in 1 patient wag with homogen density.Enhanced CT scanning showed marked enhancement of the solid component of tumor in 4 patients,slight enhancement in 1 patient,and a"fast in and fast out"sign in 5 patients.Hepatic bile ducts and portal vein were not involved.One patient was with port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1 with ioferior vena cava involvement.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ral CT imaging of PHMFH include tumor necrosis,cystis and invasion,as well as"fast in and fast out"sign,which could help to diagnose,although the ultimate diagnosis depends 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DR摄影系统在新生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CR系统和DR系统(使用剂量为前者的1/4)分别得到新生儿30幅图像.由6位医生来评价以上两者的影像系统对于导尿管末端的显影的清晰程度.结果 二者的图像在诊断质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R有较好的分辨率和低噪声特性,高DQE有助于减少新生儿患者的接受剂量,图像传输速度快,使得临床诊断更为及时.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后对脑组织内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NSCs;选取SD大鼠180只,随机取60只大鼠为健康对照组(A组),余120只采用Ⅳ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两组:B组60只为单纯脑出血组;C组60只为脑出血+NSCs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NSCs移植后6 h、1 d、3 d、7 d、14 d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组织匀浆,以EHSA方法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内5个时间点IL-6、TNF-a的表达,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结果 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脑出血+NSCs移植组能够显著降低IL-6、TNF-a表达(P<0.05)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P<0.05).结论 大鼠NSCs脑内移植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IL-6、TNF-a的表达,并能够改善运动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9.
16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16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66例BA显示良好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开口位置,并测量BA开口处的管径。66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分成3组:肺癌组(n=36)、肺转移组(n=15)和非肿瘤组(n=15),并将肺癌组按中央型及周围型分为2组,分别对不同组别的BA管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6例共显示BA 83支,其中右侧74支、左侧9支。BA的类型以右一型为多见(49/66),且常与右侧肋间动脉共干(28/74)。BA开口多位于Th_5~Th_6椎体水平(63/83),以气管隆突区域定位则以0区为多见(66/83);右侧BA或肋间支气管动脉干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右侧壁(52/74),左侧BA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5/9)。肺癌组右侧BA内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比较,BA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BA的解剖特点,并能立体、直观地发现异位起源的BA,可为经BA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且进一步证明BA参与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的供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