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bjective To explore issues of the human tissue biobank, ranging from its establishment,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samples,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collection of such samples as fresh frozen tissues from the surgery,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whole blood, serum,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Specimens were classified and made aliquo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then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80℃ refrigerator or in liquid nitrogen. Microsoft Access database system wa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specimens. Results From September 2004 to September 2008, a total of 11 872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s were collected and preserved. Among them, 4360 tubes of fresh frozen tissue samples from 2500 cases were provided within and beyond the province. These samples were also applied to DNA, RNA, protein extraction and tissue microarra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lated research. Conclusion Human tissue biobank is highly useful in sharing human tissue resources effectively, as it can provide high quality specimens from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s and normal control. In addition,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ing pathogenesis,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 and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72.
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0及其受体CD200R均是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CD200最初于1979年在大鼠胸腺中发现,曾被称为OX-2,MRCOX2,MOX2.2000年在第七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上(HLDA7)被正式命名为CD200.CD200与其受体CD200R相互作用,通过调控髓系细胞的活化和Thl/Th2细胞因子的生成,介导T细胞共刺激,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自身免疫、自发性流产、炎症反应等机体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CD200及其受体CD200R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DEHP对雄性仔鼠胚胎Leydig细胞雄激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对雄性仔鼠胚胎Leydig细胞(FLC)雄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DEHP分别以低、中、高3组剂量(10、100、750 mg.kg-1.d-1)灌胃作用于怀孕12 d到产后1 d(GD12-PND1)的SD母鼠,观察DEHP对雄仔鼠血清睾酮(T)水平、睾丸FLC形态结构、睾丸FLC的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mRNA的相对表达量(ΔΔCT法)。结果:低剂量组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中、高剂量组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低剂量组可见间质细胞聚集呈簇分布,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可见间质细胞呈瘤样增生。电镜示低剂量组间质细胞椭圆形、长梭形,脂质颗粒减少,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丰富。中、高剂量组间质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核大、圆,胞浆丰富,细胞聚集一起,胞质内可见丰富的脂质颗粒,脂质颗粒染色深,滑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扩张。高剂量组睾丸FLC的StAR mRNA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睾丸FLC的IGF-Ⅰ 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睾丸FLC有毒性作用,可影响雄性仔鼠睾丸FLC的形态学及其生成类固醇的能力。其可能机制是低剂量DEHP宫内暴露后,促进睾丸FLC的IGF-ⅠmRNA表达从而引起血清睾酮升高,而高剂量DEHP可能通过抑制睾丸FLC StAR mRNA表达从而降低血清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74.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及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1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治疗。结果中晚期妊娠子宫动脉明显增粗增长,分支明显增多增粗卷曲,与妊娠月龄成正比,胎盘血供丰富。15例术后平均4.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无产后出血。1例孕26周中央型前置胎盘因引产失败(合并瘢痕子宫,有宫颈性难产史),栓塞术后6d行剖宫取胎术,术中出血约100ml。术后平均32.4d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疗效可靠,保留生育功能,有促进引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彩芳 《当代医学》2010,16(18):132-13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ATs)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根据VATs肺癌根治术的病理、解剖、技术特点,对29例经VATs手术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心理辅导,VATs优点宣教,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加强体位、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康复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施行VATs肺癌根治术并康复出院。结论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是保障电视胸腔镜下(VATs)早期肺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
动脉瘤破裂并发巨大脑内血肿常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治疗体会,探讨形成脑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危重病人的外科诊治.……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布地奈德的干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布地纳德治疗组,以卵清白蛋白激发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P<0.01),上皮细胞为主要表达细胞.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布地奈德可抑制哮喘急性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效应,这可能是布地奈德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硫酸镁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脑CT的恢复、NBNA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疗效(χ2=4.73,P<0.05)、脑CT恢复(中度HIEχ2=5.56,P<0.05;重度HIEχ2=6.82,P<0.01)、NBNA评分结果(中度HIEχ2=6.68,P<0.01;重度HIEχ2=5.24,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联合纳洛酮治疗HIE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0.
崔可  林荣海 《临床医学》2006,26(5):82-83
本文回顾2003年1月-2005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经加强支持治疗的神经系统危重病患者43例,分别按疾病的种类、入住原因、加强支持治疗情况、入出监护病房、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估及预后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探求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支持治疗对神经系统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