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8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骨髓病态造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MA)病例的骨髓中存在着病态造血。因此,不典型MA需要与难治性贫血(RA)进行鉴别。方法:收集近几年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A和RA患者骨髓片,回顾性分析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MA的形态改变以巨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幼红细胞、超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RA的形态改变除巨幼样变外,易见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由于MA有病态造血(包括小巨核细胞、超巨大红细胞),故对于不典型病例,应要结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等检测,并应建议还要治疗后复查或定期随访复查骨髓,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92.
脑钠素在快速诊断心衰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心衰诊断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82例心衰疑似病人及12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BNP值。同时对这182例心衰疑似病人进行心超检查。结果182例心衰疑似病人中有110例被确诊为心衰。心衰患者组的血浆BN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NP在心衰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7.3%,特异性为68.1%。结论BNP在心衰快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早期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辅助判读自身抗体荧光染色图象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手工流程设计,由初学者在软件知识库和标准图谱辅助下判读503例荧光染色结果,并与两位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判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学者软件辅助判读结果与专业人员判读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以专业人员判读结果为标准,辅助判读的灵敏度为99.1%,特异性95.6%,准确度96.8%。结论:自身抗体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辅助判读自身抗体染色结果,简化了复杂的判读过程,缩短了结果报告时间,使结果判断更客观、更规范,并且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117医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药物。方法: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结果:133株受试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数分别为66(占49.6%)和43(占33.3%),66株耐红霉素葡萄球菌中有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9株、腐生葡萄球菌1株)。为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株,占红霉素耐药株的30.3%。在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检出率分别达38.5%和2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敏感或克林霉素耐药株中,未检到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株。结论: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应进行D试验,报告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结果,以便临床正确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本文比较了采用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调查了正常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方法:采用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89例儿童淋巴细胞亚群(T+B+NK)。结果:双色、四色法结果除T细胞值p〉0.0.5外,均有差异(p〈0.05).两者spearman相关系数除NK细胞(相对数为0.83,绝对数为0.80)较低外,其他均有0.85以上,大多数在0.90以上。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测定CD4/CD8比值有差异(ANOVAP〈0.01)。结论:三种方法相关,但有差异(除T细胞外),需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96.
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基础课程中如何适当运用双语教学,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教改课题。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笔者采用双语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从教学准备和实施等方面入手,总结其教学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7.
曹煌  张静雅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4):3617-3622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性的表达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葛根素抑制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与中性粒细胞(NEU)的相互作用进而调控气道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BEAS-2B单独培养组、NEU单独培养组、BEAS-2B+NEU共培养组、BEAS-2B+NEU+50μg/ml葛根素共培养组、BEAS-2B+NEU+100μg/ml葛根素共培养组、BEAS-2B+NEU+200μg/ml葛根素共培养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EAS-2B和NEU两种细胞中胞间黏附分子ICAM-1、ICAM-3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两种细胞中ICAM-1、ICAM-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单独培养组相比,BEAS-2B+NEU共培养组中BEAS-2B细胞ICAM-1、ICAM-3及NEU细胞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而NEU细胞ICAM-3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在BEAS-2B+NEU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50、100、200μg/ml葛根素干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仅葛根素浓度为200μg/ml时BEAS-2B细胞ICAM-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EAS-2B+NEU共培养组(P<0.05),余与BEAS-2B+NEU共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除NEU细胞的ICAM-3 mRNA与BEAS-2B+NEU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均显著低于BEAS-2B+NEU共培养组(P<0.05,P<0.01).结论 葛根素可有效抑制BEAS-2B与NEU共同培养诱导的BEAS-2B及NEU细胞ICAM-1、ICAM-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10年急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急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开展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药敏试验,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从1812例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552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50株,分离率为8.3%(150/1812),居细菌性病原第二位.副溶血弧菌感染主要发生在7-9月份,并以18-45岁青壮年发病为主.副溶血弧菌对头孢吡肟和碳氢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达到100%,但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却分别达到了81.3%和63.4%.50株副溶血弧菌菌株MIST分型结果为ST-3型47株,ST-120型2株,ST-8型1株.结论 浙江省副溶血弧菌感染在夏秋季急性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ST-3是最主要的流行克隆株.长期持续监测副溶血弧菌,对于防控其在环境和人群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软组织肿瘤经常伴随着反复出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本综述着重探讨间叶性肿瘤的遗传学变异,组织病理以及分子诊断技术在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