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对肺结核空洞的治疗效果.方法 肺结核空洞患者109例,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介入治疗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Seldinger技术,在肺结核病变区灌注抗结核药物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作抗痨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经2个月的随访,介入治疗组痰菌阴转率62.50%与对照组5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 P>0.05);X线胸片示介入治疗组病灶吸收率83.63%,空洞关闭和缩小率70.91%.均高于对照组(64.81%、38.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21.4,均P<0.01);介入治疗对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患者的空洞缩小率(92.65%)与纤维厚壁空洞 硬壁空洞者空洞缩小率(4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 P<0.01);介入治疗组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纤维厚壁空洞的空洞缩小率(100.0%、75.70%、41.67%)优于对照组(χ2=8.57、5.20、5.39、P<0.01 P<0.05 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介人治疗肺结核空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2.
头颈部恶性肿瘤急性放射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5月放射治疗7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良好的护理来预防和减轻局部急性放射反应和全身反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后程调强适形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 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萍  邢鲁旗 《肿瘤学杂志》2006,12(3):226-228
摘要:[目的]比较后程调强适形序贯放化疗与常规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8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煽患者分A组、B组。后程州强适彤序贾放化疗组(A组):31例,于NP方案化疗1~2个周期后放疗,常觇放疗40Gy/20f,4W后调强适形放疗达总剂量(70~74)Gy/(35~37)f,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常规序贯放化疗组(B组):56例,常觇放疗总剂量(60~64)G、/(30~32)f,6W~7W,化疗同A组[结果]87例NSCLC随访24~36个月,A组总有效率80.65%,1、2年生存率51.61%,35.48%B组总有效率76.56%,1、2年生存率35.71%,17.86%。两组总有效率以及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毒性反应:A组与B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8.06%,6.45%,54.83%和79.64%,16.07%.85.71%,虽然A组的发乍率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沦]对于NSCLC,后程调强适形序贯放化疗与常规序贯收化疗疗效相近,毒性反应未增加 .  相似文献   
34.
腮腺肿瘤患者再次行手术的病例 ,近年来有所增加。我们收集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间 ,治疗的此类病员 2 1例 ,对其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年龄在 7岁到 72岁之间。均因腮腺肿瘤曾行手术治疗。 2 1例中 ,再次手术与前次手术间隔时间 :7年 4例 ,4年 3例 ,3年 8例 ,1年 3例 ,1个月内的 2例 ,1周内的 1例。其中 :1例 2年内行 3次手术 ;1例 1年内行 2次手术 ;1例 1月内行 2次手术 ;1例 1周内行 2次手术。麻醉 :4例采用全麻 ,其余均采用局麻。切口 :取“S”形切口 5例 ,其余均系耳垂…  相似文献   
35.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0月住院的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 204株病原菌分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204株病原菌G+菌占31.1%、G-菌占52.8%、真菌占16.1%;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感染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多见。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4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②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③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葡萄胎(HM)是一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以滋养层细胞增生和胎盘绒毛过度生长为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认为不正常的妊娠-葡萄胎体现着基因印迹的紊乱.基因印迹是指某些基因呈不遵从孟德尔定律的亲源依赖性单等位基因表达,其另一等位基因不表达或表达极弱,具有这种现象的基因被称为印迹基因.印迹基因及其控制机制的异常(如印迹丢失、染色体单体双体性等)在人类遗传性疾病尤其是葡萄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已知p57KIP2,IPL,CTNNA3,NESP55,IGF2,H19,ASCL2,PEG3等均属于印迹基因,其异常或多或少参与了葡萄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8.
39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霞  丁伟琪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3):176-176,181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2年至2002年间本院收治的39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9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有肺部基础疾病37例(94.9%).气胸类型,张力性气胸14例(35.9%),交通性气胸10例(25.6%).肺压缩程度<30%为20例(51.3%).需采取胸腔闭式引流31例(79.5%).肺复张天数,保守治疗为21天,闭式引流为12天.39例患者中复发11例(28.2%).结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大多有肺部基础疾病,气胸类型以张力性气胸多见,治疗多需排气减压术,复张时间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76例VAP患者均获得阳性细菌学结果,其中各类细菌混合感染者47例(61.8%),单一细菌感染者29例(38.2%)。共分离出89株细菌,其中G^-杆菌68株(76.4%),G^+球菌16株(18.0%),真菌5株(5,6%)。其中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本组治愈或好转52例,死亡24例,病死率31.6%结论G^-杆菌为主、混合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是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在获得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培养结果之前,采取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改善预后。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孙倩 《当代医学》2007,(2):39-40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因疗效确切,用药合理,注重镇痛的个体变化而使术后疼痛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但在使用过程中,如不加强管理,就会发生意外情况或并发症.通过观察130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