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项玉兰 《河北医学》2000,6(5):468-469
1 一般资料本科自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7月共收住 73例乙肝患者 ,男 6 1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5 1岁。其中 2 0~ 35岁 46例 ,36~ 5 1岁 2 7例。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35人 ,初中 2 1人 ,小学 13人 ,文盲 4人。职业 :干部 2 9人 ,工人 38人 ,其它 6人。住院时间为 6~ 2 5 9d,第一次发病住院 5 6人 ,第二次复发住院 12人 ,第三次复发住院 5人。2 健康问题2 .1 对休息、饮食与治疗三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安排不合理。本组 43例 (占 5 8.90 % )。2 .2 缺乏正规、合理治疗 ,容易模仿他人治疗方案 ,相信广告和江湖太医 ,自行服用草药…  相似文献   
12.
周红燕  翁梅芳 《河北医学》2000,6(7):632-633
原发性高血压(EH)者靶器官损害(TOD),是指在EH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为研究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TOD的关系,我院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并探讨其与TO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高血压患者64例,均符合1993年WHO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4±6.2岁,受试期间保持原有生活规律并存服降压药。1.2 方法。ABPM采用美国产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90207型),预设测压间隔时间为白天(6∶00~22∶00),每30min…  相似文献   
13.
苏卫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95-139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X线正侧位摄片,螺旋CT三维重建)、Danis-Weber分型和手术方案,术后比较确诊率和疗效评定.结果 手术前X线平片、CT三维重建与手术确诊率分别是86.4% (51/59)和100.0%(59/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P<0.05).随访12 ~24个月,疗效优良率达89.8%,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佳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CT三维重建能够真实、准确的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明确骨折分型,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有效的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非发酵菌板条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86.2%;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42.8%和32.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1%、5.2%、7.1%,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2%、12.5%、14.2%、15.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措施,减少耐药性菌株产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89岁.有高血压病史30年,两年前开始常出现胸骨后绞痛不适,曾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本次因血压控制不佳,反复胸闷胸痛发作再次住院.体检:T 37.2℃,BP 180 / 70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 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部质量评价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人民医院实施护理部质量评价,通过对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优质护理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确立,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2013年各月份的护理质量检查评定结果为判别依据,观察护理部质量评价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结果:从2013年各月份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来看,各项护理质量随时间稳步上升,2013年12月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病区管理、护理记录、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等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2013年1月(P0.05)。结论:护理部质量评价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护理部抽查、护士长交叉检查以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和统计,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确保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5例,分为两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43例,并进一步按LOWN分级分为两个亚组,A1组(LOWN2-3级)20例,A2组(LOWN3级以上)23例;器质性心脏病无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42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各组的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和Tp-e/Q-T测值。结果 A组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Tp-e/Q-T测值比C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Tc间期、Tp-e间期、Tp-ec间期、Tp-e/Q-T比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测值A2组比A1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p-e间期、Tp-e/Q-T等心电学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冬花  王俊 《海峡药学》2012,24(2):210-211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和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呲柔比星组.两组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呲柔比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呲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呲柔比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32,P<0.01).呲柔比星组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肉眼血尿2例,膀胱刺激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各1例;症状均较轻,予以暂停膀胱灌注及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0.65,P>0.05).术后随访10个月~88个月,呲柔比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32,P<0.05).结论 呲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和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配合相应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护理及规律的膀胱灌注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及三维(3D)成像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行胃超声检查并经电子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行DCEUS及3D成像,分为良性胃溃疡组22例,溃疡型胃癌组25例。在口服超声造影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超声造影,分别记录和存储二维(2D)和3D超声造影图像。描记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灌注时间(I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和增强强度(EI)。结果 DCEUS显示良性溃疡为轻度增厚的胃壁[(8.66±2.87) mm]伴较小范围的凹陷,恶性溃疡表现明显增厚的胃壁[(13.98±3.63)~(20.83±3.69) mm]伴较大范围的凹陷,且凹陷处形态不规则,底部不平坦。采集到胃黏膜皱襞、溃疡病灶及局部血管的3D-DCEUS图像,溃疡病灶显示胃黏膜皱襞中断,恶性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AT、TTP、IT、BI、PI和E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恶性溃疡组病灶与周边正常胃壁组织TTP、IT和BI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AT、PI、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02) s vs (10.90±2.75) s, P=0.008;(35.46±5.77) dB vs (29.73±8.72) dB,P=0.009;(30.76±5.76)dB vs (23.45±6.84) dB,P=0.000)];恶性溃疡PI、EI均大于良性溃疡(P<0.05)。结论 DCEUS获得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及血流灌注双重信息,可作为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新方法。3D成像提高了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3D-DCEUS可直观地显示肿瘤立体形态和血管空间结构,有助于提升传统超声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