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32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450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13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较为严重的类型,会让患者伴有急性胰腺炎基本特征以及更为严重的临床病状,如感染性休克、全身性并发症等,加剧了病情严重性,使病死率骤增。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疾病发生后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及内分泌的改变,致使机体处于高营养需求、高分解代谢、高动力的状态,出现医源性营养不良。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让其能及时补充营养底物,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减轻食物对肠道刺激,使肠道细菌易位减少,改善其屏障功能~([2])。鉴于此,研究探究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恢复时间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采用胸腔积液进行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CA125和CEA进行联检,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异位胰腺又称迷走胰腺或副胰腺,是在正常胰腺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任何解剖、血管和神经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称为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畸形。异位胰腺发生率较低,临床通常在胃镜检查或上腹部手术时意外发现。本文报道巨大空肠部位的异位胰腺1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5.
DPN患者106例,分为2组,全部病例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另给予丁咯地尔缓释片每次0.6g,每天1次,共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变和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6.4%、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54.7%(均为P<0.01),MNCV和SNCV经治疗后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结论盐酸丁咯地尔缓释片口服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衢江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1例均在治疗7~14天内出现下肢肿胀缓解、疼痛减轻、肤色改变等,其中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84,62%(11/1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能够有效的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早期发现并治疗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LC术90例,年龄20~7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30):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舒芬太尼组(SS组)和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3组患者术中维持七氟烷呼气末浓度1.3 MAC~1.5 MAC,3组患者缝合皮肤时停止吸入七氟烷,SS组缝合皮肤时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缓慢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SD组手术开始气腹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S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T0)、全身麻醉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5 min(T3)的SBP、HR、SPO2及躁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S组和SS组比较,SD组全身麻醉苏醒期SBP、HR明显降低,但与T0时段比较无明显差异或降低,而S组和SS组在T1、T2、T3时段SBP、HR均明显升高;与S组比较,SS组和SD组苏醒期躁动分级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疼痛评分VAS临床评定优良率显著优于S组(P0.01);但VAS评分SD组均明显优于S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和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提高LC术后患者苏醒期舒适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甲状腺囊肿或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患者根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囊液性状及超声特征不同分组,根据治疗后囊肿大小改变及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评估疗效。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单纯性囊肿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复杂性囊肿(8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陈旧血性(90.0%)、黄色胶冻样(80.0%)、黄色黏稠样(87.5%)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效果优于淡黄/无色清亮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1、P=0.023)。比较抽吸囊液程度各组复发率发现,抽吸彻底组的复发率(7.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复发率(66.7%、4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术后不良反应分析发现,单纯性囊肿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复杂性囊肿组(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甲状腺囊肿或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是较为安全可行的,尤其对单纯性甲状腺囊肿及囊肿内部物质接近胶冻样者;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甲状腺囊肿或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术后并发症较轻,多可自行缓解;术中操作时应尽量抽吸彻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9.
余洪  余国峰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0-92+9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36例,采取常规治疗,在入院第二天采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是30例健康志愿者。观察患者的内皮素含量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的TE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出血管痉挛患者内皮素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变,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血脂相关参数的改变,加深对高脂血症引起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3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组,3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比较两者的差异,并对血脂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总胆固醇分别为:(6.85±1.37)mmol / L、(4.19±0.64)mmol / L(P<0.01);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4.26±1.46)mmol / L、(1.54±0.38)mmol / L(P<0.01);扫描电镜下,呈圆拱形锅盖状异常形态红细胞明显增多,部分红细胞互相粘连呈串状或簇状,对照组红细胞形态多呈双凹圆盘状.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红细胞表面超微结构显著改变,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红细胞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