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孔晖 《海峡药学》2010,22(3):117-118
目的探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可固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12~48个月,平均20.5个月,除1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I~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2o,矫正19.3°),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1%~100%。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1.8°),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3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50例,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明显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用止痛药的患者比例、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家属对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婴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分为诱导期及维持期治疗。诱导期给予更昔洛韦5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诱导期疗程为14 d;后进入维持期治疗,应用更昔洛韦5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安慰剂组给予形态、外观与试验组一致的安慰剂药物。分析比较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安慰剂组患儿CMV-IgM转阴率为56.67%,试验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安慰剂组患儿的谷丙转氨酶(GPT)及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外科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外科病区的所有护士包括护理管理层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将护理安全实施情况纳入考核与评比,定期组织讲座与知识竞赛,对新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入职教育与考核等。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护士的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核优秀率达到90%,及格率达到100%;新护士经过5次培训后,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核及格率为94%;护理差错事故较往年同期减少60%,护理纠纷发生也较往年同期减少55%。结论: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对外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与护理安全行为,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HNP1—3)在初治及复治肺结核患者群体中的作用。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初治组(21例)、复治组(27例)及健康对照组(25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NP1—3浓度(ELISA法)。结果初治组基线血浆HNP1—3水平明显高于复治组及对照组(均P〈0.001),治疗6个月后水平明显降低(P〈0.01);复治组基线血浆HNP1—3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及对照组(均P〈0.01),经过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前血浆HNP1—3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r=-0.538,P=0.027)及中性粒细胞数(r=-0.676,P=0.011)呈正相关,与痰菌阴转时间呈负相关(r=-0.602,P=0.013)。结论血浆HNP1—3在初治患者中可作为反应治疗效果的指标,HNP1—3分泌不足可能造成结核杆菌难以杀灭。  相似文献   
3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7%,健康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9%,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与常规颈部牵引、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每隔3日推拿1次,25—30分钟/次的颈肩部软组织压痛点附着处强刺激滑动按压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1次的颈部间歇牵引20分钟/次,配合中频中强度治疗20分钟/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为27%,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示性意义(P〈0.01,P〈0.05)。结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8.
文章阐述了护理层级管理的概论、研究进展,并对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岗位责任进行分层、加强对专科护士以及护理专业的技能培训,加强对不同层次学历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便能充分发挥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护士分层级管理,必须结合医院实际,加快专业梯队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护理学科发展,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法,满足社会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9.
培养护理人员关怀能力已经成为护理界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在大力开展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过程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一种以关怀为价值观,以关爱情感为先导的理念,发展个体化的关怀能力,最终将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之中,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关于医院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课题研究既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又有指导实践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探寻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关怀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提高当前医护人员的关怀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浙江的针灸事业长盛不衰,浙江的针灸医家也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们曾对楼百层、高镇五等10位名家的临证精要进行了总结[1-2],本文继续在参考部分他人总结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整理总结陈同丰、王正、马士林、王樟连、方剑乔5位当代浙江省针灸名家的临证经验之精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