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罗旭  林才  邱泽亮 《重庆医学》2007,36(21):2196-2197,2200
目的 MTT法探讨改良五黄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的改良目的之一--抑制瘢痕增生,寻求确切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0.10、0.15、0.20、0.25、0.30g/ml)改良五黄油作用下增殖状态下成纤维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改良五黄油实验组和五黄油对照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表示:0.10~0.30g/ml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与五黄油相对照,改良五黄油增殖抑制率以0.30g/ml浓度最显著(P<0.01).结论 体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改良五黄油比五黄油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疗 效。方法 13例外科术后伴MODS〔平均功能不全器官(4.15±1.14)个〕的患者,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连 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根据病情需要加做血浆置换(PE)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监测血 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等生命征,定时复查体温、血气、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及血糖浓度等,治疗前后查 肝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和APACHEII、 MODS、SOFA评分均有改善。13例患者中痊愈5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较好的 治疗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方法,在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的抢救中取得 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多发伤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在上机后给予异丙酚诱导后,再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微量注射泵泵入;对照组单纯给予异丙酚诱导后再微量注射泵输入。用药后5min,15min,2h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观察2组镇静效果、异丙酚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在ICU住院时间。结果2组的生命体征在用药后5min、1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后2h的MAP、HR、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总用量(P〈0.01)、机械通气时间(P〈0.01)、在ICU住院时间(P〈0.0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能达到有效的镇静镇痛状态,便于控制镇静深度,减少异丙酚总用量、有利于呼吸机撤离,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本质为缺氧、酸中毒眼1演,缺氧、酸中毒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又加重组织缺氧缺血,严重者可导致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眼2,3演,故凝血机制在新生儿窒息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眼4演。本研究拟测定窒息患儿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 T∶A)、D-二聚体(D蛳D)、Ⅷ因子活性(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 F)、纤溶酶原活性(PLG∶A)等指标,以探讨抗凝血酶和纤溶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①随机选取2002~2004年入院的窒息新生儿82例,采用A 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动脉置管取血和剪尾取血对大鼠的致创伤作用及体内L-选择素的变化。方法采用两种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取血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n=8)、颈动脉取血组(n=8)和剪尾取血组(n=8)。单克隆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中性粒细胞表面L选择素动态表达,以及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大鼠白细胞胞质L选择素mRNA的半定量变化。结果剪尾取血组中性粒细胞表面不同时间点之间L选择素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剪尾取血组相比,颈动脉取血组中性粒细胞表面L选择素表达均上调,细胞表面3h达峰值,4、5h持续高水平,其mRNA进行性升高并于5h达峰值。结论剪尾取血对大鼠L选择素表达无显著影响,颈动脉插管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表达上调,对大鼠构成中重度创伤,提示在该类研究中不宜作为失血性休克的对照模型。  相似文献   
17.
角色强化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角色适应障碍,指当需要患者角色向日常角色转化时,仍然沉溺于患者角色,自主性受到影响,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对回归社会角色没有信心。ICU患者由于入科病情危重,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暗示等原因更易造成角色行为的强化。此时,应帮助患者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诊,主动脉食管瘘(ao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其致死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AEF典型症状是Chiair三联征,即胸痛、信号性呕血和几小时至几周内无症状间隙后的致死性大出血,大多无特异性体征。其手术治疗成功率低,手术治疗病死率高,治疗及护理均很棘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8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患者食管异物,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入住ICU监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对化疗并发静脉炎的预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研究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对化疗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作者选择了15例初次用全身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治疗组,化疗前应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化疗结束后用0.9%NS100ml 普鲁卡因100mg 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并以同样务件的17例病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在化疗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普鲁卡因扣地塞米松舍用可预防化疗并发静脉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