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误诊原因及对策。  方法  对416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总误诊率42%,前3位的误诊疾病分别为中耳炎、鼻(窦)炎和颈部淋巴结炎。中位延误诊断时间为3(0~60)个月,其中患者原因及医源性原因各占一半。首发症状、初诊医院等级及科室是影响医源性诊断延迟的重要因素。  结论  鼻咽癌较高的初诊误诊率与非鼻咽相关症状、初诊为乡镇医院及非耳鼻喉科就诊相关。普及鼻咽癌知识、加强医生继续教育及采取适当的奖罚机制可能有助于降低鼻咽癌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腮腺腺泡细胞癌(ACC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ACCP的CT资料。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57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17例位于腮腺浅叶,3例位于腮腺深叶。肿瘤最大径约0.8~3.5cm,病灶呈边缘清晰、光整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18例;呈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分叶状肿块2例,其中1例病灶侵犯耳前皮肤,1例包绕下颌后静脉;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14例(70%)。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5例,等密度5例;病灶内见沙粒样钙化者3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5例(75%)、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16例病灶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线状强化。结论 ACCP多表现为腮腺浅叶、单发、边缘光整、强化明显、易囊变的结节或肿块,类似良性肿瘤的影像表现,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3.
本文回顾我科4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现根治术后对侧腺叶复发癌30例,复发率为7.1%。复发时间平均为7.5年;肿瘤较大(>2cm)、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复发机会较大。部分小肿瘤(<2cm)也可发生复发,可能存在多中心灶之故。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以去甲长春花碱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去甲长春花碱(NVB) 、丝裂霉素(MMC)、顺氯氨铂(DDP) 组成的M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 例。结果:37 例可评价疗效和毒性。总有效率为486% 。结论:去甲长春花碱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青年人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附6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青年人胃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作者对1984年6月~1990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占同期收治胄癌总数的7.4%,男女比例为1:1.5。56例经手术治疗,切除48例(85.7%),其中根治切除41例(73.2%),随访率100%。全组5年生存率为28.3%,根治切除组为39%,高于姑息切除和未切除组。淋巴清扫范围对早期病例5年生存率影响,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早期与进展期间5年生存率差异P<0.01。不规则口服化疗5年生存率低于未化疗者,P<0.05或P<0.01。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性别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作者认为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们不主张不规则口服化疗。  相似文献   
76.
胃肠、泌尿、会阴部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46例胃肠道及13例泌尿道、会阴部原诊断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许旺瘤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种抗体(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的表达,对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间质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为GIST组,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3%,CD34阳性率88.9%;12例为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组,CDll7阳性表达率为83.3%,CD34阳性率75.0%;2例(其中1例为胃肠道)平滑肌瘤组,CDll7和CD34均为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瘤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结论 CDll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推测GIST和胃肠道外GIST型间质瘤均系起源于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77.
1病例报告 例1,男性,53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于2001年11月4日入院.该患者无发热、腰痛及血尿症状,CT示右枕叶转移瘤,右肾中下极有一约10.2cmx9.7cmx9.0cm大小占位件病变,内部处大片液化灶,CT值82.8~94.4Hu,考虑为右肾癌右枕叶转移.  相似文献   
78.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存在率及阳性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IPNs)存在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6例行IPNs病理检查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其IPNs存在或转移的情况,分析其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部位、肿块大小、尖群淋巴结的关系。结果:IPNs存在率为21.1%,阳性率为5.9%。IPNs阳性患者原发肿瘤较大,尖群淋巴结阳性率高。结论:IPNs应被重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特别是原发肿瘤较大或可直接触及肿大的胸肌间淋巴结时,IPNs应被清扫并单独送病检。对IPNs重视和正确评价有助于确定更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9.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 附7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收集了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共7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PCM)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6例中 ,年龄29~69岁 ,平均年龄35.6岁。病程 :1年以内45例 ,1~5年18例 ,5~10年10例 ,10年以上3例。部位 :左侧36例 ,右侧40例。主要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70例 ,乳头溢液26例 ,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8例。1.2入院诊断及治疗入院诊断为乳房癌20例 ;乳房结核16例 ;急性乳腺炎11例 ,浆细胞性乳腺炎29例。行乳房区段切除59例 ,乳房单纯切除15例 ,放疗2例。2结果其中4…  相似文献   
80.
人体组织超声衰减成像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和发展一种新的人体超声组织衰减成像方法。方法 :将超声脉冲回波信号中的组织衰减分量通过一联机的计算机及专门算法提取处理并逐点成像。通过对感兴趣区的直方图测量可对组织衰减值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已取得了一些脏器组织正常和病理状态的超声衰减图像 ,提供了有价值和前所未有的组织结构和病理状况信息。结论 :人体组织衰减成像原理正确、方法可行。本项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