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比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和鼻胃管喂养(NGF)两种不同喂养方法对脑卒中合并严重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并发症、营养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医院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PEG,对照组行NGF给予相同肠内营养液及辅食,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EG组治疗后体质指数(19.35±0.27)kg/m~2,感染的发生率25.71%,消化道出血发生率5.71%,低蛋白血症发生率8.57%。NGF组治疗后体质指数(18.72±0.35)kg/m~2,感染的发生率54.29%,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8.5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34.29%。PEG组在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NGF组(P0.05)。结论 PEG比NGF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感染、对于脑卒中合并严重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首选PE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β1a配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RRM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于急性期行MPPT治疗,缓解期给予IFN-β1a治疗)和对照组(仅于急性期行MPPT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MPPT对急性期RRMS患者有效率在93.2%(69/74),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后扩展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单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中锥体系功能、膀胱直肠功能、小脑功能、脑干功能、视觉或视神经功能5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31±0.94)分比(3.23±1.10)分、(0.81±0.75)分比(1.74±0.57)分、(2.03±0.86)分比(2.20±0.89)分、(1.34±0.80)分比(1.77±0.59)分、(0.58±0.72)分比(0.6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感觉功能、大脑或智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总复发率为40.0%(12/30),对照组为65.9%(2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RRMS患者,于急性期给予MPPT治疗,于缓解期给予IFN-β1a治疗,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急性期症状,修复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又可以有效降低RRMS复发率,是临床工作者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情感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术前54.5%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3%、54.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AMD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1)。结论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缺损及情感障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24-3125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时间窗或情况不允许,可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等积极治疗,本研究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至2013年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82例。临床用药组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联合用药组在给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同时给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 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34%,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6.8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而日益加重社会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而缺血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科学的二级预防可大大减少复发~([2])。因此,卒中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3]),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明显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脑出血组及PDTC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制模2 h予PDTC组腹腔注射PDTC;通过干湿法和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AQP9表达。结果(1)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出血侧在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持续到120 h后下降;出血对侧在4 h也升高,48 h达高峰;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更明显(均P<0.01)。(2)脑出血组AQP9表达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表达最强,120 h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较出血对侧增加更明显(均P<0.01)。(3)PDT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在制模后24 h开始各时间点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均呈平行增加,PDTC干预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有平行抑制作用,提示AQP9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小时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脑红蛋白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脑红蛋白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脑红蛋白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72h达高峰,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脑红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脑出血后脑红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