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6年1~5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组(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搭桥术后复查、心肌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除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由2名医生共同确定。100例冠状动脉正常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57.54±8.38岁。100例左前降支斑块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62.08±13.94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探讨其与左前降支斑块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41.25°~112.14°,平均夹角69.45°±18.71°,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范围54.14°~128.12°,平均夹角85.65°±15.96°,两组比较,左前降支斑块组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大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运动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将成功进行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康复组行运动治疗3个月,运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运动治疗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峰值心率、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和每搏耗氧量。 结果康复组运动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同期比较,VO2max、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每搏耗氧量均显著提高(P<0.01),峰值心率显著减慢(P<0.05)。 结论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贮备和耐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简化24式太极拳及慢跑为锻炼手段,观察不同强度的运动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久坐、缺乏运动锻炼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5例,分为对照组24例、低运动量组42例、中运动量组27例及高运动量组22例。对照组无锻炼,低、中运动量组的运动方式为简化24式太极拳,运动强度为40%~60%最大耗氧量(VO2max),每周运动时间分别为90 min和200 min,高运动量组在跑步机上慢跑,运动强度≥70%VO2max,每周运动时间为200 min。低、中、高运动量组均持续锻炼6个月。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前、后接受活动平板试验,评估VO2max、最大心率(HRmax)、氧脉搏(VO2/HRmax)、运动时间(t)的变化。 结果①低、中、高运动量组VO2max、HRmax、VO2/HRmax、t均较锻练前有显著增加(P<0.05),功能贮量(WC)分别增加了18.6%、33.0%、34.4%,最大心率分别增加了9.3%、13.8%、19.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中、高运动量组较对照组VO2max、HRmax、t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O2max分别增加了9.4%、26.0%、23.1%,HRmax分别增加了6.7%、8.8%、12%,t分别增加了3.5,4,4.9 min;③中、高运动量组较低运动量组VO2max分别增加了16.6%、13.7%,HRmax分别增加2.1%、3.2%,t增加了0.5,1.4 min;④中、高运动量组VO2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高运动量组出现头昏、胸闷、疲乏、不能坚持运动的发生率较其它3组明显增多。 结论久坐、缺乏运动锻炼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一定强度的运动锻炼后心肺功能可产生渐变的量反应变化;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能取得与高强度相似的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得了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听到最多的医生叮嘱就是好好静养或适当运动,究竟什么是“适当”“适度”,怎么掌握这个“度”?很多人以为只能小心翼翼走路,就连擦桌子、扫地这样的家务活也不能做. 其实,心梗和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康复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心脏康复训练能改善他们门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并能够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项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的患者并没有因运动而导致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心绞痛或骨折.2.5年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运动锻炼组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和心衰的住院率显著减少11%.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疗效及循环miRNAs(miR 423 5p、miR 210 3p)的影响。方法: 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煎剂,疗程均为2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循环miRNAs的表达水平,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CHF的治疗作用。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7.50% vs. 6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LVEF及LVEDD指标、循环miRNAs表达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改善循环miR 423 5p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随机按照1∶1∶1∶1比例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各84例。Ⅰ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5 h、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72 h以上;Ⅱ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5 h、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72 h;Ⅲ组患者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5 h;Ⅳ组患者,介入前后均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比较四组患者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介入术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率Ⅰ、Ⅱ、Ⅲ组低于Ⅳ组(P<0.05);多药耐药率Ⅰ组高于Ⅱ、Ⅲ、Ⅳ组(P<0.05);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率Ⅰ、Ⅱ、Ⅲ组低于Ⅳ组(P<0.05);四组患者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构成比均高于同组泌尿道感染、介入部位感染和血行感染构成比(P<0.05);住院时间Ⅰ、Ⅱ、Ⅲ组短于Ⅳ组(P<0.05);成本-效果比Ⅰ、Ⅱ、Ⅲ组小于Ⅳ组,Ⅲ组小于Ⅰ、Ⅱ组(P<0.05)。结论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0.5 h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医院感染率,但过度使用可使耐药率升高、增加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按住院号末尾数单双号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为原则的健康教育,重点为针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教育。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值、生活质量各分值、自我效能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分及自我效能分值上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活质量各分值及一般自我效能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及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NC)35例、糖尿病前期组(IGR)56例、2型糖尿病组(DM)40例。比较三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小动脉弹性指数。结果(1)三组间比较,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危险因子、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与IGR组比较,TC、LDL-C、PP、FBG、2-h BG、FINS、IR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C1:IGR组与NC组比较无差异,DM组明显低于NC组(10.55±1.80)比(12.18±2.18),(P<0.05);(4)C2:由低到高排列为DM组(3.25±1.01)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risin基因多态性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自2016年6月-2017年8月,前瞻性收集浙江医院诊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10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risin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同时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害与irisi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ris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52±0.75)μg/ml vs.(2.97±0.80)μg/ml,P<0.001]。观察组rs16835198基因型为TT、GT和GG的例数分别为20、38和42例,对照组分别为29、48和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irisin ≥ 3 μg/ml的患者比较,Irisin<3 μg/ml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增高[(1.27±0.17)mm vs.(1.19±0.16)mm,P=0.019];射血分数(%)显著降低[(59.88±4.87)% vs.(63.28±5.29)%,P=0.001]。rs16835198基因型为GG、GT和TT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32±0.18)mm、(1.16±0.17)mm、(1.21±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risin基因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呈多态性分布,与患者靶器官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并实施基于数智系统的危重护理技能培训模式,探讨其在临床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2018年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危重护理技能培训的线下教学;2019年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基于数字、智能、教学理论,构建二维码标识系统、培训考核系统自动匹配、危重护理技能培训教学系统等数智教学模式,比较2种教学效果、体验度、满意度等结果。结果 观察组教学体验满意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利用、教学资源的共享等均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数智系统的危重护理技能培训信息化教学模式创建整合教学资源,利于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护理技术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