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66篇
中国医学   69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总结的淡豆豉“香美而浓者佳”的品质评价经验,对黑豆与淡豆豉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对淡豆豉不同发酵时间的主要发酵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炮制过程内在成分的转化规律,为淡豆豉现代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黑豆及淡豆豉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借助Progenesis QI v2.3软件,采用负离子模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绘制S-plot图,选取|P|>0.1的化合物作为备选差异性成分。采用UPLC测定淡豆豉发酵期间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前酵期间每8 h取样,后酵期间每2 d取样,并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异黄酮含量动态变化。采取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样品及黑豆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通过味道强度值(TAV值)探讨各呈味物质对淡豆豉“美”味的贡献度。结果:从黑豆和淡豆豉中共筛选出19种差异成分,以大豆皂苷类和异黄酮类成分为主,发酵后含量均显著减少甚至消失。淡豆豉前酵过程主要发生苷键...  相似文献   
992.
刘瑶  洪琳  李骏飞 《海峡药学》2010,22(8):10-12
皮肤抗衰老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科研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皮肤抗衰老的实验研究由整体水平、组织水平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皮肤抗衰老实验研究中皮肤衰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指标的选定.为抗皮肤衰老药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6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含量分别为40%、80%、98%)组,每组10只;高脂乳剂灌胃8周造模,造模同时分别进行相应药物干预8周。每2周检测一次大鼠血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实验大鼠2周时高脂血症模型已复制成功;造模给药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P0.01,P0.05);造模给药6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TC、LDL-C、ALT均显著降低(P0.01);造模给药8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TC、LDL-C、ALT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的大鼠血清TC及LDL-C的含量与其相应的组别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造模给药4周、6周后,相关系数r1与r2值在0.3~0.4之间(P1、P20.05);造模给药8周后,相关系数r1与r2值在0.4~0.6之间(P1、P20.01)。结论: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均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并与皂苷的含量呈负相关,对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绞股蓝皂苷98%含量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汪小玉  谭丽  黄真  陈力  王喜周 《中成药》2011,33(11):1990-1993
目的探讨中药桑寄生治疗冻伤的疗效。方法 32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空白组,给药组,阳性组每组各8只,-20℃95%乙醇中持续冷冻1 min方法建立小鼠左后足Ⅱ度冻伤模型,以小鼠足肿胀度为指标,并做冻伤肢病理切片,观察各组治愈率及冻伤前后其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坏死,给药组及阳性组症状缓解,皮肤组织溃烂程度降低,足肿胀测定显示给药组与模型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从组织病理学看,给药组及阳性组效果均优于模型组。结论中药桑寄生治疗冻伤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95.
为推动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的创新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食品相关专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制万通炎康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万通炎康分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 以5%微晶纤维素( MCC)、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以及5%交联聚维酮(PVPP)为混合崩解剂;1%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溶胀剂;37.75%硫酸钙为填充剂;0.25%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制得的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符合分散片要求.结论 确立了万通炎康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为其进一步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泽泻中肾毒性成分的辨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筛查泽泻中肾毒性成分,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高压制备色谱分离和制备泽泻化学组分样品;基于LLC-PK1细胞模型,用FDA荧光标记和MTT 2种方法筛查肾毒性组分;对毒性最明显的化学组分进行液-质联用定性分析.结果:MTT法与FDA荧光标记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FDA法检测泽泻中C13组分呈最明显的毒性,经液-质联用分析鉴定为泽泻醇C,16,23-环氧泽泻醇B和泽泻醇O.结论:泽泻中泽泻醇C,16,23-环氧泽泻醇B和泽泻醇O可能会引起肾毒性,应注意限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8.
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摘要]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抗氧化作用与乌蕨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乌蕨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白首乌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考察白首乌苷对多种瘤株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MTT比色法,结合生长曲线法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白首乌苷对B 16、K 562、PC 3和HeLa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白首乌苷对B 16、K 562、PC 3和Hela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0±0.4),(23.1±1.3),(34.8±2.4),(41.6± 6.4) μg&#8226;mL 1,且具有明显剂量 效应关系;生长曲线表明,白首乌苷对PC 3肿瘤细胞的作用随着给药浓度增加而增强,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时间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增强,具有明显的量 效和时 效关系;观察细胞形态发现,白首乌苷能使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细胞皱缩,部分悬浮,细胞碎片增多。结论白首乌苷对多种体外生长的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介绍续断的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炮制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古籍和现代文献,总结历代炮制方法、炮制目的和现代炮制研究。结果与结论归纳总结出续断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续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