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64篇
中国医学   69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盐酸普拉克索B晶型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的B晶型并优化制备工艺,同时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研究。方法 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的B晶型,采用热重法(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PXRD)、X射线单晶衍射(SXRD)等分析手段,对盐酸普拉克索B晶型进行表征研究。结果 制备得到了盐酸普拉克索B晶型,其晶型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结构中不含溶剂(包括水)。盐酸普拉克索B晶型热处理后晶型不发生转变。结论 盐酸普拉克索B晶型为无水晶型,热稳定性优于一水合物晶型,具有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资源特点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结果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共有22种(含4变种),可供药用20种,裂叶铁线莲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结论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保护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叶、枝和种子等。通过在线数据库的搜索,本文对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总结。迄今为止,已鉴定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0余种,多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骨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考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盐酸托烷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实际用药的配伍浓度和使用环境,检测0,1,4,6,24,48,72 h外观、pH、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与盐酸托烷司琼的配伍液在72 h内pH未出现明显变化,外观稳定,各药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条件下,酒石酸布托啡诺、地佐辛与盐酸托烷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72 h内保持稳定。因此,酒石酸布托啡诺(6 mg)、地佐辛(20 mg)与盐酸托烷司琼(10 mg)可以配伍使用,在镇痛泵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以及二者结合治疗对儿童夜惊的疗效,观察其对STD患儿夜惊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夜惊患儿分为羚羊角颗粒组、行为干预组及两者结合组各27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并记录儿童夜惊发作的次数。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羚羊角颗粒组总有效率为77.8%,行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55.6%,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9%,3组干预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组疗效明显高于行为干预组,结合组明显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对儿童夜惊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结合行为干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羚羊角颗粒治疗和单一行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灌胃50%酒精(12m L/kg)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不同剂量(100,300,500mg/kg)葛根复合胶囊(CCP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活动状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氧化应激参数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CCPL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并能显著升高肝脏中GSH-Px活性(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CCPL均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且具有量效关系,最大降幅为54.4%;其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护肝片效果相当。此外,CCPL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有较强拮抗效应。结论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为以葛根为主要原料开发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膳食补充剂或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考证《履巉岩本草》中麸盐子及五倍子苗的基原,为后续中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并结合植物名称、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进行植物分类学的合理比较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发现,麸盐子与漆树科黄连木植物形态特征、性味功效描述相符,历史记载较少,近似名"盐麸子"多见于本草典籍;五倍子苗与盐肤木形态特征相符,盐肤木变种"滨盐肤木"形态则与五倍子苗差异明显,且今杭州周边未见"滨盐肤木"分布。[结论]《履巉岩本草》所绘麸盐子药图为今漆树科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而五倍子苗药图为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国知网中药方剂知识库》《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治疗失眠的中药配伍用药规律,并探讨所得高频药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BATMAN-TCM)构建“高频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853首,含469味中药,核心药物有人参、茯苓、酸枣仁、当归、甘草,常用中药类型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药对、13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对、7个药组,发掘得到远志、酸枣仁、当归等高频药组,其主要通过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突触,并通过调节氨基酸等基础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起到抗失眠作用。[结论]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失眠以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补脾益气等为主要治则,远志、酸枣仁、当归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GABA能突触,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和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甲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黄芪甲苷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 mg/kg),随后1次/d,连续给药3 d。各组术后第1、3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第3天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料(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以及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2(YM1/2)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mNSS分值降低、右转次数减少(P < 0.05或P < 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 < 0.01),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均P < 0.0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2、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上调(均P < 0.01),脑缺血区CD16/32+/Iba1+细胞数量减少(P < 0.05),CD206+/Iba1+细胞数量增加(P < 0.01)。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0.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为细胞内钙库的钙离子浓度感受器,主要以二聚体形式散在分布于内质网膜上,表达于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各类细胞中。其功能主要是调控钙池操纵钙内流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第二信使钙离子的浓度变化,进而调控细胞的分泌、增殖、基因转录、分化、凋亡、迁移和黏附等一系列的细胞生理功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IM1不仅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等恶性行为存在着关联,还是启动机体免疫细胞的开关,同时在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器官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STIM1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和功能研究,阐述其与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