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预防母婴传播是其重要干预方法,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具有肝脏靶向性强、外周血暴露量低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而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仍有限。本文就丙酚替诺福韦的特点,丙酚替诺福韦对婴幼儿和孕妇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作用,以期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CRBS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ICU患者142例,将2012年7-12月的68例干预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6月74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置管日为1 096d,日感染率为9.1‰;观察组74例患者,置管日为1 145d,日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硫化氢对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胶原酶灌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选择性贴壁培养去除Kupffer细胞方法分离SEC.原代培养SEC分成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诱导组、硫氢酸钠预处理+过氧化氢组、PPG处理组和PPG预处理+过氧化氢组,各组培养24h再行实验研究.经相应的过氧化氢(200 μmol/L)、硫氢酸钠(200 μmol/L)、PPG(2 mmol/L)处理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查各组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压及easpase-3活化情况.结果 SEC在过氧化氢诱导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压降低,细胞荧光强度增加(t =5.56,P <0.01),caspase-3活化,细胞发生凋亡,并以早期凋亡较为明显(t=4.68、7 26,P<0.01);硫氢酸钠预处理后,过氧化氢诱导作用降低,细胞荧光强度降低(t=4.391,P<0.01),caspase-3活化程度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t=3.776、5 626,P<0.01);应用PPG抑制内源性硫化氢产生后,caspase-3轻度活化,SEC凋亡增加,且以早期凋亡增加为主(t=5.109,P<0.01);加过氧化氢诱导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压减少,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加(t=10.635,P<0.01),caspase-3活化程度增强,SEC的早、晚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t=8.036、9.112,P<0.01).结论 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肝窦内皮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压变化,进而抑制caspase-3的活化而抑制肝窦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90,180 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拓莫兰54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灭菌生理盐水。采用CCl4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后24 h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含量以及肝组织中SOD、MDA、GSH和Hyp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HO-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MDA和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GSH虽有下降趋势,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低、中剂量组SOD、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高剂量组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各剂量组MDA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其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对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激光消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探索BPH治疗的新方法。 方法对药物治疗失效、不耐受常规手术的2例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会阴激光消融治疗,术后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术后1个月、2个月密切随访,进行疗效评估,并行影像学检查。 结果2例患者术后即刻超声造影证实前列腺左、右侧内腺消融区较精确地符合术前手术方案,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2个月随访,2例患者下尿路症状均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由术前35分、32分降至术后5分、6分。前列腺体积分别由术前的62.7 ml、84.3 ml减小至术后61.2 ml、84.1 ml。 结论经会阴BPH激光消融是一项安全、精准、最为微创的新方法,短期疗效显著,可为临床药物治疗失效、不耐受常规手术等困难BPH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微信打卡督导管理模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并于产后在门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微信打卡督导的方式将每次盆底肌训练的情况汇报并记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微信管理与随访。两组产妇随访6个月后进行康复训练依从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和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盆底治疗仪对I、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检测。通过分析上述相关指标,评价2种管理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康复训练依从性良好率(80.0%)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56.0%),依从性差占比(8%)低于对照组产妇(5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训练后I、Ⅱ类肌纤维肌力(4.34±0.22,3.82±0.34)均高于对照组产妇(2.62±0.42,2.32±0.42),尿失禁(6%)和盆腔脏器脱垂(8%)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22%,24%),产后PISQ-12评分[(35.35±4.43)分]高于对照组产妇[(32.24±3.62)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打卡督导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增强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精准内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3型(GOV3)患者60例,根据内镜下选择治疗胃静脉曲张(GV)的不同,分为精准组和经典组各30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再出血率、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异位栓塞)和转归(包括TIPS/外科手术、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GV穿刺点数、组织胶用量和Child-pugh评分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Child-pugh评分、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呕血/黑便病史、脾切除术、GV联合钛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6个月累积GV穿刺点数和组织胶应用支数显著多于经典组[(9.07±3.59)点vs(2.90±1.71)点,(9.27±4.27)支vs(3.90±1.95)支,P均<0.01]。精准组治疗后1、3、6个月再出血率均低于经典组(0 vs 16.7%,3.3% vs 36.7%,10.0% vs 46.7%,P均<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发热、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异位栓塞、再出血而死亡或转TIPS/手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6.47±1.48)分vs(6.40±1.54)分,10% vs 10%,0 vs 0,0 vs 0,0 vs 6.7%,0 vs 6.7%,P均>0.05)]。 结论精准治疗可以减少GV组织胶治疗的再出血率。精准治疗发热、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少见,对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总结胆管错构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MRI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错构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有:1.肝内弥漫分布的不规则囊性变;2.肝内多发的偏高回声结节;3.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具体包括哪些?请列出)。结果 37例胆管错构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不规则囊性病变,直径<1.5 cm(97.3%);肝脏弥漫性回声增粗(78.4%);肝内多发偏高回声结节,直径<1.0 cm(54.1%);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56.8%);肝包膜光整(94.6%)。平均LSM(7.16±1.99)kPa。结论 肝脏胆管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典型超声表现的判读可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0.
年老体弱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引发重型肺炎,临床上多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故重于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正虚元亏,素有痰饮,又外感湿毒,肺气郁闭,致正邪交争,元虚邪陷而引起重症。在治法上运用培元宣化解毒法培元扶正,顾护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宣化解毒,疏凿痰饮出路,尽除湿毒之邪。同时,也要注意不宜过于温阳大汗、苦寒峻下、滋腻壅补,以祛邪扶正,阴阳平和为原则。因此,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化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提出了培元宣化解毒法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有效防治重型肺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