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但因其早期诊断的困难、复发率较高等特点,患者预后仍较差.因此寻求有效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后早期复发监测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在HCC的诊断、进展监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血清标志物相关模型的构建以及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 HCC的诊疗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本文就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HCC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联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黄芪四君子汤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对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进行鉴定。采用差异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 work analysis,WGCNA)鉴定HCC的差异基因和模块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随后研究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识别药物治疗HCC的关键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探索化合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共鉴定出5种草药的156种化合物和227个靶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数据集中差异基因2 477和685个,WGCNA关联模块基因2 104和2 165个。构建了包含4种草药、85种化合物和9个靶点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生物功能分析表明,9个靶点主要与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相关,筛选出山柰酚、槲皮素2个药物主要成分和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CCNA2)、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alpha,ESR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C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拓扑异构酶 Ⅱα(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与对应的核心靶点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以及相关通路发挥对HCC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黄芪四君子汤治疗HCC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
徐一鹏  王鹤  谢丽 《肿瘤学杂志》2023,29(8):720-727
TALAPRO-2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在北美、欧洲、以色列、南美、南非和亚太地区的26个国家(地区)的223家医院、癌症中心和医疗中心开展。研究对比了他拉唑帕尼加恩扎鲁胺方案(治疗组)与安慰剂加恩扎鲁胺方案(对照组)一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并结合患者的HRR基因突变状态等因素进行了亚组分析。2019年1月7日至2020年9月17日期间,研究一共纳入了805例患者。202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中,TALAPRO-2研究公布了主要终点[经盲法独立中心审查评估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rPFS)]全人群获益的结果:治疗组患者未达到中位r PFS(95%CI:27.5个月~未达到),对照组的r PFS为21.9个月(95%CI:16.6~25.1)(HR=0.63,95%CI:0.51~...  相似文献   
34.
正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1])。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单位募集和同步化等中枢控制因素及肌肉兴奋传导速度等外周因素的共同作用,可用来评价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2])。目前,表面肌电技术已在临床疾病的筛查、肌肉力量的评定、肌肉疲  相似文献   
35.
肺癌患者体内特定基因如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异常甲基化可导致相应的mRNA沉默或过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是潜在的分子标志物.特异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望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膈下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五灵脂二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研泥),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膈膜以下、上腹部瘀血积块等病。  相似文献   
37.
吴伟  宣璐  李幼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1001-1002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疮(RAU)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方法测定85例RUA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CD4+、CD4+/CD8+、CD3+、NK、CD19,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并与85例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RAU患者患病期外周血CD8+、CD3+、NK值较正常组高(P〈0.01),CD4+值、CD4+/CD8+比值较正常组低(P〈0.01),CD19值较正常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AU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U的发生与患者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关系密切,提示需要通过治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8.
<正>随着内镜技术与微创手术的兴起,消化外科迎来蓬勃的发展。手术视频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住院医生有随时学习手术操作的机会[1]。面对复杂且高难度的消化外科手术,手术医生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这些手术步骤,术前操作培训和术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全球疫情大流行,生物样本与大规模的手术训练机会大量减少[2,3],手术培训面临空前的难度。3D打印技术的快速推广恰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出路[4]。3D打印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创建精准的解剖模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创伤中心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创伤患者50例,术后发生DTV者25例为DVT组;术后未发生DVT者25例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自身病因及手术相关因素以比较这些因素对DVT形成的影响.比较DTV组采用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与综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①DTV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烟酗酒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TV组患者手术时间[(3.98 ±0.28) min]及制动时间[(8.21±1.3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34±0.35)、(4.67±0.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TV组患者中机械配合药物的治疗综合效果为63.7%(7/11),低于综合手术治疗的85.7% (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DVT的原因不仅与手术操作等外在因素有关,还跟自身带有的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在因素有关,因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0.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消瘦等[1]。目前西医治疗UC以控制活动性炎症及调节免疫紊乱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此类药物治疗本病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