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是哺乳动物细胞DNA修复的主要途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在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很多研究表明它的表达与肺癌、卵巢癌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其表达对铂类药物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涎腺肌上皮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是与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1].世界卫生组织(1991)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本病文献上报道较少,不为一般病理医生和口腔医生所熟悉.  相似文献   
13.
食管结核误诊为食管癌1例何光明(泰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泰兴225400)患者男,70岁,因吞咽困难伴食管内异物感2月,行胃镜检查见食道中段占位组织隆起,半球形,表面充血水肿,活检提示食管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轻度间变,遂拟食管段癌收入院手术治疗,否认既往...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张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03-10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在未化疗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且未化疗肺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gp、TS、GST-π表达情况,将检测结果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随着肺腺癌组织学分型的降低,P-gp、TS的阳性率相应增高,GST-π的阳性率相应降低;P-gp、TS阳性率越高,GST-π阳性率越低,均提示预后不良。结论:P-gp、TS和GST-π的表达在原发性肺腺癌的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P-gp、TS和GST-π检查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6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E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 临床资料分析及运用组织学、组化、免疫组化(ABC或S-P法)和电镜观察6例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结果 6例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16岁,平均10岁,临床以颅内高压为主要症状。EST组织学特点: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透明小球及基膜样物形成、腺泡状和腺管状结构,部分伴有“血管套”结构、多囊性卵黄囊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AFP、CEA和α-1-抗胰蛋白酶(+)。电镜观察最有特征性的是瘤细胞内外有大量高电子密度圆形物质,瘤细胞外可见无定形基底膜样物质。随访的4例患者3-10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7年复发。结论 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青少年,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和第三脑室。颅内原发性EST及伴有EST的生殖细胞肿瘤少见,高度恶性,起源于多能性原始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对3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D34、Actin、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GIST发生于胃部24例(63.2%),小肠11例(28.9%),结直肠3例(7.9%)。良性16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8例,CD117阳性表达率94.7%(36/38)、CD34阳性率50.0%(19/38)、Actin7.9%(3/38)、S-1002.6%(1/38),且均通过手术治疗。结论:CD117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仍是GIST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皮样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会诊的上皮样细神经鞘瘤患者(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2例患者均为无痛肿块,于真皮下或者皮下生长,速度缓慢。2例均发现间质厚壁血管聚集现象且瘤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未见核分裂像、胞浆比较丰富、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2例弥漫强表达S100以及2例部分表达GFAP。其中1例局部病灶表达CD_(34)。2例Ki-67指数均小于2%。2例均随访2年未发现转移以及复发。结论上皮样神经鞘瘤在临床诊断上与恶性肿瘤差别不大,容易造成误诊,通过对病理学特点即梭形细胞神经鞘瘤区域观察并加以免疫组化染色可避免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8.
对七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有关皮肤病从病理上作了鉴别诊断,阐明了诊断蕈样内芽肿览和病理需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9.
例1,女性,14岁,左大腿上段疼痛伴行走不适,无明显外伤史及其他诱因,病程中无发热、咯血及结核病接触史,影像学检查示左股骨粗隆处囊性改变.术中见肿瘤组织位于左股骨粗隆,有一5 cm×3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外院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并行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左髋部疼痛,遂来我院就诊.X线示左股骨粗隆处溶骨性改变,伴渗透性边缘及骨膜反应.再次行病理检查怀疑骨肉瘤可能.例2,男性,59岁,意外跌倒后右大腿上段疼痛伴行走不适,病程中无发热、咯血及结核病接触史,X线示右股骨粗隆处囊性改变.术中见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断端见一2.5 cm×4.5 cm大小的囊性改变,外侧皮质变薄,术后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遂行内固定及自体骨植骨术.术后3个月再次觉右髋部疼痛,遂来我院骨科就诊.X线示右股骨粗隆处髓腔见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区伴条纹状骨膜反应,再行病理检查考虑骨肉瘤可能.  相似文献   
20.
Liu J  Zhang R  Zhu ZL  Cao P  Li X  Zhou P  Zhang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0):709-710
患者女,48岁.因乏力、腹胀3个月于2005年9月于外院就诊,B超示盆腔、腹腔多发占位,大量腹腔积液.术中发现3处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未治疗.2007年10月患者出现腹胀、纳差,入我院治疗.B超示腹腔积液,肝血管瘤;CT:盆腔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大者10 cm×12 cm;腹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考虑术后复发,遂予化疗7个周期,4个周期后复查CT:右肝低密度影,腹腔积液消失,肿块缩小.2008年10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2009年1月复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占位,腹腔穿刺见少量血性腹腔积液(因量少未送检),考虑再次复发,化疗2个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