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新的教学查房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本科护生按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方法,试验组采用护生主导式教学查房,并进行出科成绩比较和对临床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临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生主导式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能够转变护生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角色,参与者变为主导者,从而提高护理临床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2.
DHS结合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DHS结合股骨大粗隆稳定钢板(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DHS结合TSP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3例,术中确保TAD<25 mm,TSP与DHS嵌合形成一体.结果 本组随访8~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髋内翻、股骨头螺钉切割.采用黄公怡等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8例,中3例,优...  相似文献   
93.
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赘,又称骨质增生,是软骨被破坏后,软骨膜过度增生而产生的新骨,经骨化后形成的骨赘。骨刺是一种退化性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多发的疾病之一。许多人并不了解骨刺是怎么回事,以为骨刺就是骨端如铁钉、竹刺样物深深地扎入组织,以致对骨刺有着种种错误的认识,而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会对骨刺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行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3.6±5.8)分,Tegner评分(6.3±1.0)分。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康复快,可同时诊治合并的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9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运用MRI观察软骨厚度及滑膜体积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制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滑膜体积和软骨厚度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1,2,3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组滑膜进行性增厚,软骨厚度变薄,病理学评分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滑膜增厚程度减轻,关节软骨厚度恢复,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有相关性。提示MRI可用于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
1 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临床上有哪些优势?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经典手术之一,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肢体活动等优点,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估特立帕肽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椎体骨折的近期疗效,探讨特立帕肽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共1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72~86岁,平均78.5岁。病情特点:患者出现多次椎体骨折或同一椎体一次以上骨折;骨密度检查:均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本组采用微创手术结合特立帕肽(20ug/日,皮下注射)6个月治疗方案。观察手术前、术后3月、随访6个月时疼痛、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变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缓解(P0.01),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后本组未再发生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OC)及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3例患者在注射初期出现肢端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记录到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复杂椎体骨折患者,特立帕肽联合微创手术近期疗效满意,明显降低了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后路钉棒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30例,对照组(常规内固定后外侧植骨)30例。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9±4.8)个月。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骨折愈合12例,对照组5例;末次随访时实验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断钉、2例螺钉松动退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方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8月来我院诊治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胸腰椎OVCF患者共72例,纳入标准: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完全吻合,年龄≥55岁,视觉疼痛评分(VAS)≥6分,病程在6周以内;排除标准:其他病变导致的椎体骨折或背部疼痛无法排除其他病变所致者,有中风、痴呆、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全身或穿刺局部感染者,椎体压缩75%以上者,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前瞻性分组,PVP组39例,行PVP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未骨折椎体CT值、骨折椎体数目、骨折椎体水平和治疗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治疗后1周和1、3、6、12及24个月时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保守治疗组2例患者因止痛效果不佳而分别于治疗后2周、3周改行PVP治疗,数据纳入PVP组。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PVP组完成12、24个月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33、10例,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8、12例。治疗后1周PVP组的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周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VP组治疗后1周和1、3、6、12个月时的VAS、ODI评分均优于保守组(P<0.05);24个月时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VP组的无痛患者比例(9/10,90.0%)明显高于保守组(8/12,66.7%)。PVP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分别出现1例1节和2例3节新发椎体骨折。结论:PVP和保守方法治疗胸腰椎OVCF均有效,但和保守治疗方法相比,PVP可快速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锻炼对假体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善假体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对4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中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进行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并对患手术前及康复锻炼后的膝关节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功能康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手术前膝关节评分。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