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5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510篇
预防医学   3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9 毫秒
41.
<正>晚期肺癌患者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与潜在的疾病症状相比,疼痛对患者所产生的的影响更为严重,长期、持续的疼痛刺激,会诱发患者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2])。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者会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常规疼痛管理模式,对疼痛的控制效果不理想~([4-6])。选择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可以控制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不良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对鉴别卵巢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55例卵巢上皮肿瘤的术前CT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分别为21例、14例及20例。采用纹理分析软件于轴位CT平扫图像上提取病灶的纹理参数,各组间纹理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其鉴别卵巢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的紧密度(Compactness)、熵(GlcmEntropy)高于交界性组,恶性组的熵(GlcmEntropy)、相对偏差(RelativeDeviation)高于良性组,均匀性(Uniformity)、表面积(SurfaceArea)、紧密度(Compactness)、立体像素值总和(VoxelValueSum)低于良性组,交界性组的均匀性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部分纹理参数对卵巢上皮肿瘤各组间的诊断效能良好。结论基于CT平扫的部分纹理参数对鉴别卵巢上皮肿瘤的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临床对卵巢上皮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4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NAFLD患病率为25.24%,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肝移植最主要病因,其疾病谱主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因此,对NAFLD和NASH发病机制的充分阐明显得极其重要,原有的“二次打击”学说已不足以解释NAFLD中发生的几种分子和代谢变化,而“多重打击”学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营养因子、肠道微生物群以及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本文对胆汁酸代谢在NAFLD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ml)80ml,研究组则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ml)50ml,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程度,并测量主动脉弓、T6水平胸主动脉、L3水平腹主动脉CT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及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医生对两组患者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的主观阅片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评分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U=0.85、0.72、0.8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所测得的主动脉弓、T6水平胸主动脉、L3水平腹主动脉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有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结论螺旋CT胸腹主动脉CTA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50ml低剂量对比剂可以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利胆行气方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24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回顾性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利胆行气方加减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优良率88.97%,对照组74.03%(P<0.05);观察组8例出现并发症(5.88%),对照组13例(12.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利胆行气方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3月该院对77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CFG)和常规内镜下硬化治疗(NCF),CFG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先端透明帽进行压迫,NCF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镜身进行压迫。比较分析两组硬化剂治疗后压迫效果,6周后食管溃疡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结果 CFG组压迫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NCG组明显减少;虽然6周后两组食管溃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FG组食管深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6周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也较NCF组较少;静脉曲张消失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保持视野清晰,起到固定靶静脉,注射后压迫方便,明显减少压迫后再出血率,较少术后深溃疡形成,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AD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TTE诊断符合率为92.2%(47/51),其中Debakey I型诊断符合率为100%(29/29)。MSCT诊断符合率100%(51/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评估主动脉弓部是否受累诊断符合率94.6%(35/37),MSCT诊断符合率100%(37/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评估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受累程度诊断准确度优于MSC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T评估胸、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诊断准确度优于TTE,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E作为一种无创性心血管检查,其便利、重复性强,可准确诊断AD及其分型、主动脉弓部是否受累、主动脉瓣受累程度,而MSCT可进一步明确胸、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槲皮素是否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并行雾化激发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哮喘模型组(OVA组)、槲皮素低剂量组(LOW组)、槲皮素中剂量组(MID组)、槲皮素高剂量组(HIGH组)剂量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POS组)。对小鼠哮喘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IL-5的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miR-155的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OVA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较高,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与OVA组小鼠比较,随着槲皮素药物浓度的升高,槲皮素不同浓度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下降,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 槲皮素能改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4、IL-5和miR-15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患者的肝脾体积测量在评估肝硬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8年8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的HBV感染患者(110例),选择同期诊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行螺旋CT扫描,测量其肝脏各叶及脾脏体积,计算各叶所占全肝比例及肝脾比值,与肝穿刺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肝左外叶体积、尾叶体积及体积比值在对照组中最小,随着肝纤维化进展逐渐增大,其中肝硬化组肝左外叶体积最大(均P<0.05)。肝右叶、肝方叶及总肝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在S2期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肝硬化组体积最小(均P<0.05)。脾脏体积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增加趋势,以肝硬化亚组体积最大;肝脾比值随肝纤维化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以肝硬化组最小(均P<0.05)。左外叶/总肝、尾叶/总肝比值与肝纤维化呈高度正相关(均P<0.05);总肝/脾脏比值与左外叶/总肝、肝纤维化呈高度负相关(均P<0.05)。 结论 螺旋CT测量肝及脾的体积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无创的可靠手段,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脾体积与之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肝左外叶、尾叶、脾脏体积与纤维化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其治疗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心肌损伤和炎症指标。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NT-proBNP平均水平为(1 726.36±492.37)pg/mL、cTnI平均水平为(19.27±4.38)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 833.37±503.44)pg/mL、(22.39±5.02)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88、3.03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为(5.48±1.28)mg/L、IL-6水平为(18.36±3.38)pg/mL、TNF-α水平为(5.32±1.27)pg/mL、IFN-γ水平为(6.67±1.17)pg/m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85±1.37)mg/L、(21.29±3.22)pg/mL、(8.34±1.87)pg/mL、(9.30±1.20)pg/mL,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缓解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损伤,在短时间内降低心力衰竭状态下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