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21.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根据HBV基因全核苷酸序列异源性≥8%或S基因区核苷酸异源性≥4%将HBV毒株分为A~I九种不同基因型,HBV毒株在不同的地域流行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主要流行B、C两种基因型。HBV基因型对HBV感染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HB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或检测灵敏度不够理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根据HBV基因型序列特征,设计了B、C特异型的恒温扩增引物,同时结合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了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检测HBV基因B、C型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讨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EV71病毒核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患者粪便中EV71病毒核酸,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性。结果:128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EV71病毒核酸阳性者65例(50.78%)。结论:实时荧光RT-PCR技术是诊断手足口病的主要实验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漏检,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时应密切结合临床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AP-1和NF-κB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AP-1(c-Jun/c-Fbs)和NF-κB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Jun和c-Fos蛋白的表达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NF-B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HCC组织中AP1(c-Jun/c-Fos)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6和0.538,P值均<0.01.结论:AP-1、NF-κB与HCC的发生有关,且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NF-κB可能通过上调AP-1的表达和活性而促进HCC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4.
笔者应用人胆汁诱变弧菌L型,探讨了L型在体液内形成的机理.并通过对L型与原株细菌型的化学趋化性、侵袭力和产毒结构基因等系列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了L型菌株(埃尔托型霍乱弧菌)仍具有与其原株细菌型菌株相似的致病力.本文列举了L型菌株个体和群体的变异特点,以及应用该项新技术从各种临床检材中,检得16种细菌133株L型的经验体会和开展该项工作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AFP半年增长倍数对AFP低度增高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7例肝硬化患者(LC)及44例诊断时血清AFP浓度低于400 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测定其诊断时的血清AFP含量,并回顾性收集其诊断前半年左右的AFP测定结果,计算AFP半年增长倍数。分析诊断时AFP浓度、约半年前AFP浓度、AFP半年增长倍数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并比较用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对AFP低度增高的PHC诊断价值。结果 PHC组诊断时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采用AFP浓度和AFP半年增长倍数诊断PHC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和0.934。结论定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FP浓度,并计算AFP半年增长倍数,对于PHC诊断价值优于采用一次测定的AFP结果,有助于PHC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三叶青提物对体外培养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和纯化三叶青中的有效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鉴定提取纯度。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磁分法从PBMC中分离NK细胞;用NK细胞培养基将分离后的NK细胞进行定向培养。收集培养第7天的N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三叶青提取液诱导72h:用CCK-8法检测人N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三叶青提取物作用前后N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 (GrB)、CD107a的表达;FCM法检测三叶青提取物诱导72h后NK细胞的IFN-γ表达。结果 将三叶青根块分别提取9个部分(分别命名为TH-t、TH-p、TH-a、TH-b、TH-w、TH-w1、TH-w2、TH-w3和TH-w4)。各部位三叶青提取物对NK细胞均有促进生长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浓度相同条件下,以水煮脱糖部位(Th-w3)时促NK细胞生长活性最强;总提取物(Th-t)、石油醚部位(Th-p)和水部位脱糖流分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青总提取物作用NK细胞72h后,其穿孔素和颗粒酶B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以0.62μg/ml三叶青总提取物组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阳性表达率达到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叶青提取物诱导的NK细胞其IFN-γ表达以浓度为0.62μg/ml时最高(99.01%),较对照组(88.46%)显著上升(P<0.05)。结论 三叶青提取物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增殖和功能改变,上调N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和IFN-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27.
肝炎患者中TT病毒DNA及其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炎患中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Nested-PCR对137份甲-庚型肝炎、31份非甲-庚型肝炎及104份献血员进行TT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抗TTVIgG。结果:TT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甲-庚型肝炎20.44%,非甲-庚型肝炎29.03%,献血员13.46%,抗TTVIgG检出率分别为甲-庚型肝炎27.74%,非甲-庚型肝炎35.48%,献血员14.42%;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与献血组相比TTV DNA及抗TTV IgG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肝病中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初步探究随病情发展TCRαβ和TCRγδ表达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中TCRαβ、TCRγδ的表达率。结果TCRα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TCRαβ的表达率比较:重度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而TCRγδ在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表达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其表达能力逐渐降低。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40只随机分成肝移植组(BN→BN,n=16,共8对)、模拟移植组(n=8)、假手术组(n=8)和对照组(n=8),24 h后处死,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回肠末端超微结构变化、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细菌易位至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比例.结果 肝移植术后24 h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下降(P<0.05),移植组与模拟移植组存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损伤;肝移植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P<0.01),细菌易位至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阳性率增加(P值均<0.05);与模拟移植组比较,肝移植组细菌易位至肝脏的阳性率增加(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态紊乱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可能与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所经历的缺血再灌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12月354例慢性莺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6.6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15~30 d(47.4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32%),其次为下呼吸道(22.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75%);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高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临床要加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