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国外报道采用微小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取得良好疗效[1].我们根据文献报道,进行改良后提出采用微小皮片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正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易发生于脂溢部位如躯干上部和肩部,较少发生于面部。面部花斑癣具有独特的发病年龄与发生部位,与某些发生于面部的皮肤病难以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分析报道较少,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集的16例面部花斑癣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的面部花斑癣患儿共16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黑素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给予单次0(对照组)、50、100和200 mJ/cm2 NB?UVB照射,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单丹酰戊二胺染色法(MDC)检测细胞自噬体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信号磷酸化磷酸腺苷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Ⅰ(LC3Ⅱ/Ⅰ)及P62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与黑素小体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黑素小体、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数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C染色显示,对照组、50、100和200 mJ/cm2 NB?UVB组自噬体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1.83 ± 3.50)、(23.66 ± 4.12)、(38.08 ± 4.10)、(40.23 ± 1.45)%,100、200 mJ/cm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J/cm2 NB?UVB组(均P < 0.05)。免疫印迹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200 mJ/cm2组p?AMPK、LC3Ⅱ/Ⅰ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 < 0.05),而p?mTOR及P62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 < 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自噬体与自噬溶酶体数量(1.88 ± 1.18)相比,100、200 mJ/cm2组(5.12 ± 1.13、5.25 ± 1.04)均显著增多(P < 0.05)。50、100、200 mJ/cm2组黑素小体数量(39.12 ± 9.42、57.38 ± 7.11、59.75 ± 15.15)均较对照组(18.50 ± 4.18)显著增多(均P < 0.05)。结论 NB?UVB照射不仅可以促进黑素小体生成,还可以激活黑素细胞的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推测其为白癜风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2016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798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三餐后血糖水平,t检验比较类固醇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结果 798例患者中,类固醇糖尿病患者38例,年龄(66.86 ± 13.30)岁,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患者[760例,(39.95 ± 17.01)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86,P < 0.01),但两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1,P = 0.20)。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伴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组(χ2 = 12.25、19.25、32.69、21.47、16.70,均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糖尿病家族史是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 0.05)。0.50 ~ 0.74、0.75 ~ 0.99、1.00 ~ 1.25 mg·kg?1·d?1激素用量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组之间空腹血糖及三餐后末梢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早餐、午餐及晚餐后末梢血糖分别为(11.50 ± 2.90)、(16.02 ± 5.81)、(16.81 ± 4.52) mmol/L。类固醇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间空腹血糖及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74、9.92,均P < 0.01)。结论 年龄、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及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相关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类固醇糖尿病患者血糖主要于午餐后及晚餐后升高,空腹血糖及HbA1c升高不明显是类固醇糖尿病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成像特征。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的3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变患者的皮损进行RCM观察和组织病理检查,分析RCM特征。结果 原发性皮肤淀粉变皮损RCM检查显示,角化过度22例,棘层肥厚15例,基底层色素增加20例,真皮乳头及浅层色素失禁20例,30例真皮乳头增大出现多形性,且可见高折光的团块状物质。这些RCM主要特征与组织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在RCM下的典型特征为真皮乳头内呈现折光度较高的团块状物质,RCM可作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6.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患者男,46岁。因头皮疣状斑块46年,破溃出血2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痣有恶变的可能,建议临床密切随访,一旦出现短期内增大或破溃等表现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采用临床特征和皮肤CT特征来判定白癜风分期。 方法 200例白癜风患者按照临床特征问卷和皮肤CT特征进行分期: > 2分为快速进展期,1 ~ 2分为缓慢进展期, < 1分为稳定期。选择进展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各5例,在皮肤CT检测的区域进行HE染色分析。 结果 用临床特征和皮肤CT特征判定200例白癜风患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特征:进展期为白斑边缘隆起或与周围正常皮肤边界不清,三色白癜风,皮损颜色呈灰白色或浅白色;稳定期为白斑区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晰,皮损颜色呈乳白色或瓷白色,可见色素岛。皮肤CT:进展期为表真皮交界处色素环失去完整性,与周边正常皮肤边界不清,在表真皮交界、边缘处可以看到高折光性细胞。稳定期为表真皮交界处色素环完全缺失,与周边正常皮肤边界清,有树突状高折射光的黑素细胞存在。HE染色结果显示,进展期在真皮乳头层内的病灶的边缘可见大量的CD8T淋巴细胞。稳定期在真皮乳头层内的病灶边缘未见CD8T淋巴细胞。 结论 临床特征和皮肤CT特征可以用来判定白癜风的分期,结果与进展期组织病理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8.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了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在多种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炎症、免疫性及肿瘤性皮肤病有关.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改变既可导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也能出现信号通路失活,两种状态均能导致疾病.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也是研发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不同的皮肤病会有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化,针对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而研发的多种抑制剂对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