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7 毫秒
71.
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杜鹃花属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芦烷类及其相关二萜和黄酮类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降压、杀虫、镇痛、保护心肌、抗HIV等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康爱保生中药制剂治疗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0年3月云南各地医疗机构服用康爱保生制剂且未行HAART治疗的HIV/AIDS病例1038例,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卡洛夫斯基评分、CD4计数、HIV-RNA载量、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结果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总积分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呕吐、气短胸闷、自汗、盗汗、恶心、脱发、头疼、腹疼、关节疼、腰疼、皮肤瘙痒、月经失常(女性)、皮疹等单项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评分: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CD4计数:据入组CD4分层:1≥350个/μL:治疗后各时点均下降(P〈0.05);2201~349个/μL:治疗后各时点均上升(P〈0.05);3≤200个/μL:第6月上升(P〈0.01)。病毒载量:第2次检测值与第1次相比上升(P〈0.05)。安全性指标:血小板计数轻微下降,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爱保生制剂能改善艾滋病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对CD4水平偏低者有一定稳定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CD4偏高者仍有下降。  相似文献   
73.
74.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B)于1846年由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发现.它是一种糖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及分泌,分子量为34万,半衰期为3~4d,在血浆中的浓度通常为2~4 g/L,是血浆中含茕最高的凝血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FB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FB水平升高与恶性肿瘤的进展、转移及血栓并发症等具有相关性.目前认为,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高低和发展变化可以作为肿瘤良恶性判断、恶性肿瘤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近期也有以降低纤维蛋白原作为恶性肿瘤及其血栓并发症治疗新靶点的研究.我们对恶性肿瘤与纤维蛋白原之间的联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和药效成分皂苷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和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的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的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最高的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相似文献   
76.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 and cannabinoid receptor 2 (CB2) are important members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B1 receptor can form heterodimers with dopamine receptors (D2), μ-opioid receptor (μOR), orexin-1 receptor, adenosine receptor (A2A) or β2 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then forming an essential functional entit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heterodimers of cannabinoid CB1 or CB2, the function of heterodimers as well as the downstream signalings. The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ceptor heterodimer lead to bringing a change in receptor pharmacology, which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dru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血清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与轻度子痫前期发病关系。方法 检索万方、CNKI、PubMed、Embase和Cochrane收集1994年至201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清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与轻度子痫前期关系的中英文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章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篇,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3篇。血清sFlt-1表达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的关系的异质性检验I2=96%,P<0.00001,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效应SMD=4.89(95% CI: 3.60, 6.1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LGF表达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的关系的异质性检验I2=93%,P<0.00001,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效应SMD=-2.32(95% CI: -2.91, -1.7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sFlt-1/PLGF比值异质性检验I2=98%,P<0.00001,合并效应SMD=1.95(95%CI:0.50, 3.40),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GF与轻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血清sFlt-1的表达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有关,sFlt-1以及sFlt-1/PLGF比值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轻度子痫前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8.
系统比较灯盏细辛注射液(DZXI)和灯盏花素注射液(DZSI)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Meta分析和间接比较法(ITC),以复方丹参注射液(FDI)为中介,查找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DZXI或DZSI对比FDI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RCTs文献进行间接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9篇,包括4 180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DZXI和DZSI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均优于FDI;通过间接比较,DZSI总有效率高于DZX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OR=0.634,95%CI=(0.432,0.928),P0.000 01];而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D=-1.19,95%CI=(-3.57,1.19),P=0.953];安全性方面,所纳入的研究中DZXI不良反应率为1.14%,主要不良反应为头胀、发热、畏寒等;DZSI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灯盏花素注射液总有效率和安全性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但由于所纳入的RCT质量不高,全面评估二者的临床作用特点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9.
催产素(oxytocin,OT)是一个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环状神经肽,除了传统的缩宫和泌乳作用外,近年来,OT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外周器官的新功能也受到广泛关注,如改善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OT通过与其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目前研究人员以OT信号系统作为药物靶标,通过开发新型OTR配体(即激动剂和拮抗剂)来预防和改善相应症状。该文从OTR药理学角度对其激动剂和拮抗剂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0.
胡律  ;邓嘉虹 《职业与健康》2014,(18):2664-2669
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病因复杂的职业性疾病。过去10年间有大量的易感相关研究尝试去寻找对人类NIHL起作用的基因。它是基于候选基因进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基因群、内耳钾循环途径的基因、单基因遗传性耳聋基因和其他基因。到目前为止,最有前景的研究是获得了两个编码钾离子循环通道的基因(KCNQ4和KCNE1)、过氧化氢酶基因(CAT)、原钙粘附蛋白基因(PCDH15),肌球蛋白基因(MYH14)和热激蛋白基因(HSP70)。因为,它们在2个(波兰和瑞士)或者3个(波兰,瑞士和中国人)人群中复制,并且有足够的大样本检测并确定致病基因。如今,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的发展能够检测成百上千个线性排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这将使新的NIHL易感性基因鉴定成为可能。通过这些关联研究将促进遗传测试的发展,从而有助于保护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个体并展开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