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17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1297篇
预防医学   35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13篇
  1篇
中国医学   580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胆结石患者血清和胆汁幽门螺杆菌相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对胆结石患者的血清及胆汁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标本进行检测,对血清学及胆汁IgG均阳性患者的胆汁,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HP感染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胆结石组50例患者中血清学及胆汁IgG均阳性者29例(58.0%),另取非胆结石组13例作为对照,胆结石组与非胆结石组血清及胆汁HP免疫印迹检测,均可检出4种主要HP感染相关蛋白,但胆结石组血清及胆汁中UreA检出率较非胆结石组高。结论: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胆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讨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就诊的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女性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3例。针对常规给予苏打水溶液外阴清洗后置入克霉唑栓治疗;针对研究组给予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两组用药均1次/d,以7d为一个疗程,进行4个疗程的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42%。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对于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GF—β1/Smad的表达,探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痫前期(轻、重度)和正常孕妇15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TGF-β1以及Smad3、Smad4、Smad7的分布和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三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TGF-β以及Smad2、Smad3、Smad4、Smad7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的滋养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以滋养细胞表达为主。TGF-β1以及Smad3、Smad4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重度组的表达强度及范围均呈逐渐升高趋势,Smad7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和重度组表达强度及范围依次呈逐渐下降趋势。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的滋养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均存在凋亡,以滋养细胞凋亡为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1.02)%显著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0.73)%,子痫前期轻度组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0.38)%,P〈0.05。滋养细胞TGF—β1的表达与滋养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r=0.96,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TGF—β1可能是通过Smad信号转导蛋白抑制滋养细胞浸润,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下连续褥式内翻缝合治疗外生型剖宫产切口部妊娠(CSP-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该院就诊的CSP-Ⅱ患者41例,分为A组(实验组,n = 20)和B组(对照组,n = 21)。A组行腹腔镜下连续褥式内翻缝合,B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开取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住院时间、β-HCG转阴时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HB)值、恢复月经时间、术后第1天较手术前1天血清β-HCG的下降百分率。结果 A组术后第1天β-HCG值较B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住院时间较A组时间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β-HCG转阴时间和恢复月经时间较B组长,术后第1天HB值较B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β-HCG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50.00%以上。B组瘢痕肌层切除后,行病理检查发现:肌层内存在少许绒毛组织,纤维平滑肌组织间见大量增生的滋养细胞。结论 腹腔镜下连续褥式内翻缝合治疗CSP-Ⅱ具有手术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势,可切除憩室、增加子宫下段厚度和缩短避孕时间的优点,但术后血清β-HCG下降缓慢、恢复月经时间长。  相似文献   
96.
黎蓉  施如春 《当代护士》2021,28(3):126-128
晚期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5%~43%患者发生肠梗阻[1],2%患者可出现顽固性呃逆[2],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或治疗无效[3].呃逆是由于中枢神经受到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长时间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进食与休息,降低了生活质量,常规治疗难以缓解,缓解后又极易复发[4].目前,临床上针对顽固性呃逆并没有疗效明确的方法.2018年2月18日我科收治1例恶性淋巴瘤合并肠梗阻伴顽固性呃逆患者,我们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通过多学科合作、充分循证开展专科指导,通过医护配合及个性化护理,联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并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3岁,汉族,江苏人,高中文化,因"确诊淋巴瘤三年余,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一周"收住人院.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患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总结16例体外膜肺氧合患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PICU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计划-执行-核查-处理原则,加强全员教育培训,对重点环节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比较PDCA实施前后患儿体温及白细胞数变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院感知识考核合格率。结果与PDCA实施前比,PDCA实施后,患儿体温波动小,白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院感知识考核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是提高体外膜肺氧合患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8.
张建娥  张勇 《当代护士》2021,28(1):104-106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防控策略.包括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知识,结合手术室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手术防控管理策略.从疫情防控至今,手术室安全顺利完成外伤清创抢救154例,急诊手术650例.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采取合理的防控策略,可以有效地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和确保疫情期间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扫描方案下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寻求最佳的尿路显影方法.方法 60名泌尿系统正常人群分为4组,每组15名,分别采用以下辅助方法进行5分钟延迟扫描:A组,大量饮水仰卧位;B组,大量饮水俯卧位;C组,静脉水化;D组,少量利尿剂,对尿路连续性解剖结构、输尿管充盈度的显示进行图像质量对照评估.结果 A组和B组对于整个泌尿系统评价无明显差异,C组在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和尿路连续性评分方面与A、B组无明显差异,但是输尿管充盈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10)和B组(P=0.008).D组的图像质量在尿路连续性评分和输尿管充盈度上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平均输尿管内径显示最饱满,平均直径为(7.04±2.06)mm.结论 少量利尿剂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加泌尿系统全程显影,对泌尿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卧床休息、腰椎牵引、低频脉冲电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每天治疗2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和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JOA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40±0.83)分、(2.27±1.10)分]、JOA评分[分别为(18.73±2.22)分、(16.40±1.68)分]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8.60±2.13)分、(12.07±1.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病情及运动功能,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