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91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梨状窝炎性假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困声嘶1年入院。患者1年前曾有咽部卡骨头病史,而后出现声嘶,外院喉镜检查显示右声带水肿,抗炎治疗后略好转并定期随诊。入院1周前复查纤维喉镜发现右梨状窝占位性病变,黏膜光滑,声带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3.
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乳腺纤维腺瘤的多种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从而加深对纤维腺瘤的认识,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8个病灶),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比较病灶的MRI形态学、信号强度及其动态增强特点等。结果33例38个乳腺纤维腺瘤的形态学表现以分叶状、类圆形为主,占89.5%(34/38)。MRI显示内部信号多较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高信号者的黏液样变明显(平均指数1.9),间质细胞丰富(平均指数2.2);呈低信号者间质多硬化,间质细胞分布稀疏。不同信号强度的2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267、10.415,P值均〈0.05)。肿瘤有完整的包膜,边界多清晰者占86.8%(33/38)。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5/38)、明显强化(33/38);不同强化曲线的2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1、2.861,P〉0.05)。强化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构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较轻者,强化多明显。无强化分隔者(9/33),是由于瘤体内部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形成。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MR 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表现多样化,和其瘤体内黏液硬化程度及间质细胞含量相关。认识纤维腺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4.
超急性脑梗塞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CT能够清楚显示发病24h后的脑梗塞病灶,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脑梗塞时间需在发病后12h。这两种检查技术为目前急性脑梗塞常规影像诊断方法,但对发病初期12h内,特别是<6h的超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25.
陈旧性脑梗塞钙化的CT表现,国内尚无报道,世界文献报道亦甚少。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文内对其CT表现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6.
CT及MRI诊断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及疗后随诊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复习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扫描和1例MRI的表现。男6例,女5例。年龄13~65岁,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为鼻堵、鼻衄各6例,眼外突4例,偏头痛、视力下降、鼻翼肿物各2例。CT平扫5例,增强扫描6例;横断面8例,冠状面7例。MRI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6例有随诊CT,1例有随诊MRI。结果:按Kadish分期标准:A期1例,B期2例,C期8例。侵犯范围为鼻腔11例,同侧筛窦、眼眶各6例,蝶窦、上颌窦、前颅凹内各4例,鼻翼软组织2例。CT增强扫描6例中5例为中度不均质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MRIT1加权像呈中、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目的为界定肿瘤侵犯范围。冠状面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眶内病变,必不可少。MRI的T2加权像有助于鉴别肿瘤和鼻窦内积液,在界定肿瘤范围方面优于CT。疗后的基线所见和定期随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检出复发,及时行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27.
正常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确定正常人的上呼吸道CT扫描下各平面的横截面积、经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为临床服务。方法:无明显睡眠呼吸疾病史的成年人(男115、女110),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 Expander E1螺旋CT,对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失状径、冠状径、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各测量指标的参考值。结果:在上呼吸道各个扫描平面,绝大多数气道的形状均为横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失状径,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中,失状径大于冠状径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11%、10.67%、0.8%和0%。各年龄组间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男子组和女子组间比较,除软腭后区外,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显著。故分别制定了男、女各测量指标的还范围。结论: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以及正常范围的确定为临床判定OSAS患者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的部位提供了客观依据,男性OSA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其相关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屏气控制器,并评价其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在医院拟行CT冠状动脉检查的2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1例。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自行屏气或捏鼻方式屏气,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屏气控制器协助屏气,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平均时间、检查一次性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平均所需时间为(7.1±0.6)min,对照组平均所需时间为(9.1±0.9)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9,P<0.05);观察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2,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2,P<0.05)。结论:自动夹鼻器应用简便、能有效控制患者呼吸,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检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 法34例疑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在常规MRI扫描后,再以MRCP术行快速自旋回波重T2WI序列扫描,图像采用最大 强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29例阳性患者清晰地显示了梗阻的部位、形态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结论 采用MRCP 技术,可以在不注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取得类似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的造影效果。它对 胆道梗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大优势是无创伤性、无并发症。对年高、体弱及胆肠吻合术后ERCP插管困难者 尤为适宜,有望取代部分创伤性胆道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30.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合理地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磁共振成像是直肠癌局部分期的首选技术,在直肠原发肿瘤(T)和肠周淋巴结(N)的诊断上具有显著优势。围绕多模态磁共振图像,综述了传统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方法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预测方面的研究思路和进展,以期为实现全自动的直肠癌TN分期算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