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参黄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环磷酰胺和限食法结合环磷酰胺两种方法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给予0.26、0.53、1.06 g/kg参黄胶囊,观察其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半数溶血值)的影响.结果 应用环磷酰胺后,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均显著降低.0.26、0.53、1.06g/kg参黄胶囊均可明显提高用限食法结合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气虚模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和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体内白细胞数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0.53、1.06 g/kg参黄胶囊可明显促使溶血素生成增加.结论 参黄胶囊可明显改善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茴拉西坦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茴拉西坦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茴拉西坦的有关物质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适用于芍药甘草汤药材、饮片与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药材-饮片-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的物质群量值传递研究,并结合出膏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等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依据古代医籍记载的方法制备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采用HPLC对15批药材、饮片、物质基准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 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 nm;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进行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物质群的量值传递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能同时适用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检测。在物质基准指纹图谱中,以甘草苷为参照峰,确定了共有峰16个,其中6个色谱峰归属于白芍,11个色谱峰归属于甘草,指认了7个主要色谱峰。15批药材、饮片及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良好(≥0. 90); 15批物质基准的平均出膏率24. 81%,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9. 68%,63. 70%和51. 20%,且均未出现离散数据。结论:采用整体物质群控制的指纹图谱方法、制备工艺过程中物质群量值传递研究思路与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评价方法,可为其他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川产道地药材作为传统优质中药材,开展优质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四川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对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川产道地药材优质种质资源整理、新品种选育及成果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总结。"十二五"期间收集中药材(菌类)优质种质资源800余份,经过整理、鉴定、发掘了一批重要的育种新材料;采用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等方法育成新品种35个,对促进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分析了当前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川产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糯米红曲中洛伐他汀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酸式洛伐他汀及内酯型洛伐他汀为指标性成分测定糯米红曲中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 糯米红曲中酸式洛伐他汀和内酯型洛伐他汀的含量分别为0.29% ~0.51%、0.59% ~0.81%.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糯米红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兰婉玲  蒲小聪  何世芬 《四川医学》2010,31(10):1471-1473
目的模拟袋式输液器临床上使用情况,考察其对药物的吸附情况。方法参照各药品相关检测方法。结果对极性较强的药物基本无吸附,对极性较弱的药物有一定的吸附。结论建议不同类别的药物使用不同类型的输液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实验室研发的1株狂犬病减毒株CTN181-3的致病性和基因型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小鼠脑内、口腔接种法和金黄地鼠口腔接种法测定病毒毒力。将病毒通过乳鼠脑内、豚鼠颌下腺和细胞连续传多代,测定传代后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对CTN181-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其亲本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N181-3对实验动物毒力高度减弱,对3周龄小鼠无论脑内或口腔接种均无致病性,对2周龄小鼠也表现出脑内低毒力;口腔接种8周龄金黄地鼠亦无发病死亡。遗传稳定性方面,经1~3 d龄乳鼠脑内连续传5代或豚鼠颌下腺传4代,传代增殖后的病毒滴度虽高达7.10 lg PFU/mL或7.63 lg PFU/mL,对小鼠脑内接种仍保留无致病力的弱毒特性;在BSR细胞和Vero细胞上分别传10代,表型特性稳定。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CTN181-3株与国内近年来分离株的同源性高于其他疫苗株与国内分离株的同源性。CTN181-3株与其原始的亲本株CTN-1比较,发生8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其中G276 L→V和L1496 M→W氨基酸的突变在CTN181株未发生,为CTN181-3株所特有。因此,这2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应该是CTN181-3株比CTN181株毒力更弱、遗传稳定性更高的分子基础。结论 CTN181-3株的神经毒力高度减弱,毒力稳定,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动物用狂犬病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18.
李炎  林涛  王叔桥  陈齐英  马晶  秦力  陈婕  袁军 《中国药师》2015,(10):1695-1700
摘 要 目的: 考察降纤酶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有降纤酶生产批文的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针对上述两个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对降纤酶原液、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开展了降纤酶原料(液)蛋白质序列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室探索性研究,提升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结果: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样品的纯度均较低,其中尖吻蝮蛇降纤酶的主要成分为蕲蛇酶,白眉蝮蛇降纤酶的主要成分为NCBI蛋白数据库中编号为gi|143681919|(sp|P85109.1|)的蛋白;降纤酶效价测定影响因素中Tris的浓度影响最大;加入大分子保护剂可以改善样品中的辅料右旋糖酐对效价测定结果的影响。效价测定中两种仪器法(磁珠法和光学法)测定的结果差距较大,均比目测法低,目前尚不适用于降纤酶效价的测定。热稳定性表明注射用降纤酶热稳定性较好,降纤酶注射液的热稳定性较差。本研究采用浓缩一倍的Tris缓冲液稀释纤原,并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建立了降纤酶半成品效价测定的方法。结论:目前降纤酶的质量有待提高。两种蛇毒来源的降纤酶结构、纯度等差别较大,现行的标准项目设置不全面;缺少专属性较强目前的鉴别;异常毒性、效价测定可操作性差等,不能有效地控制降纤酶的质量。有必要将尖吻蝮蛇和白眉蝮蛇来源的降纤酶作为两个品种管理,同时加强降纤酶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穿琥宁聚合物的含量,并研究聚合物的性质及成因.方法 采用依利特Sephadex G-10色谱柱(10 mm×300 mm,40 ~120 μm),流动相A为pH7 0.05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B为水,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1 nm.用HPLC法分析温度、pH、湿度、灭菌时间对聚合物产生的影响.结果 对照品、供试品溶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 ~22.20 μg(r =0.9999)、0.0163 ~2.98 mg(r =0.9988),最低检测限为2.2 ng(S/N =3),最低定量限为11 ng(S/N=10),进样RSD=1.13%,日内RSD =0.56%,对照品溶液在10 h内较稳定,供试品溶液不稳定.穿琥宁聚合后极性增加;高温、高湿、pH、长灭菌时间使聚合物的含量增加.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穿琥宁聚合物的检查和含量测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pH及灭菌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完善橘红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同板定性鉴别橘红胶囊中的浙贝母、陈皮,采用HPLC法同一色谱条件定量检测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结果 TLC中分别检出浙贝母、陈皮,斑点清晰可见,重复性好.柚皮苷线性范围为0.0987~1.9740μg(r =0.9999),平均回收率96.51%,RSD =0.88% (n =6);橙皮苷线性范围为0.0987 ~ 3.9480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8.55%,RSD =0.5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高效、环保,能有效控制橘红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