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JPT)对高脂饲料喂养诱导肥胖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洛伐他汀组、JPT低、高剂量组,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肥胖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等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变化,但 JPT低、高剂量组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JPT对血脂有良好的调节效果,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型大鼠的脂质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移动药师协同管理系统在某院住院药品调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住院药房中使用移动药师协同管理系统,医嘱药品调剂工作即调配、核对和发送过程均实现流程信息化控制。结果 所有医嘱药品平均调剂耗时改善前(2021年1~12月)11.2分/张,改善后(2022年1~12月)8.24分/张,P<0.000 1;以药品数为基本单位的平均调剂耗时改善前后分别为0.001 79分/基本单位、0.001 05分/基本单位,P<0.000 1;其中统领单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9.92分/张下降至8.63分/张,P<0.000 1;临时医嘱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6.17分/张下降至4.08分/张,P<0.000 1;长期医嘱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23.3分/张下降为17.6分/张;长嘱外包药平均调剂处理耗时从5.43分/张下降为1.42分/张,均为P<0.000 1;轨道物流小车平均发送辆次从388辆/天上升至482辆/天,P<0.000 1;医嘱平均发送耗时改善前后分别为50.8分/张、49.5分/张,P=0.113.调剂差错从129件降至81件。临床服务满意度从改善前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清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新诊断的62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40.53±16.69)岁,随机分为PER组和OXC组。两组均随访12个月,并分析第3、6、12个月的癫痫无发作率、有效率、药物保留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ER组32例,OXC组30例。3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62.5%、有效率71.9%、药物保留率87.5%;OXC组癫痫无发作率70.0%、有效率86.7%、药物保留率93.3%。6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53.1%、有效率65.6%、保留率75.0%;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73.3%、保留率83.3%。12个月时PER组癫痫无发作率43.8%、有效率46.9%、保留率53.1%;OXC组癫痫无发作率66.7%、有效率66.7%、保留率70.0%。PER组与OX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6.7%,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无严...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苏木及其活性成分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的杀菌作用及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合抑菌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的10株CRAB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苏木萃取液和巴西苏木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苏木萃取液的主要抑菌组分,采用绘制生长曲线方法观察巴西苏木素对CRABA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巴西苏木素对CRABA分泌蛋白的影响,棋盘法观察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 苏木萃取液对10株CRABA的MIC、MBC均为15.63 mg/mL,巴西苏木素的MIC、MBC均为0.500 0 mg/mL;高效液相色谱法和MIC测定得到巴西苏木素为苏木萃取液中主要抑菌组分。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用时,巴西苏木素的MIC值由0.500 0 mg/mL降至0.125 0 mg/mL,美罗培南的MIC值由0.128 mg/mL降至0.064 mg/mL,FIC指数为0.75。结论 苏木中有效抑菌组分为巴西苏木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的分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7.
彭蕾  周飘雁 《重庆医学》2022,51(6):1065-1069
随着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顶级抗生素的地位受到威胁,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细菌的蔓延更是给临床诊治提出巨大考验,急需寻找可替代的药物及延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手段.随着国内外对中药抗感染及抑菌、杀菌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中药在抗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方面展现出多靶点、多方位的综合优势,有望在未来成为抗耐碳青...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四磨汤与胃复安对危重症患者胃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80例危重症合并胃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四磨汤组和胃复安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入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院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胃复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与四磨汤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复安组患者的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5±5.62)分、(9.87±1.23)分、(10.02±4.40)d、(70.68±6.72)h、22.50%,与四磨汤组的(24.18±6.07)分、(9.62±1.98)分、(11.90±4.84)d、(72.37±6.53)h、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磨汤与胃复安在危重症患者胃潴留中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干预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均使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前、当日及术后3 d给予前列地尔干预各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于PCI术前、当日及术后3 d加服百令胶囊,6粒/次,1次/d。术后3 d,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氧化应激状况、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P 0. 05),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的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1. 96%)显著低于对照组(15. 6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5. 69%)显著低于对照组(35.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前列地尔能通过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减轻肾脏的毒性损伤,对PCI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摘 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寻找合理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1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访。处方剂量60~75Gy,以患者临床症状、胸部X线片、薄层CT了解患者有无放射性肺炎发生,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经治疗后37例出现≥2级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占31.35%;临床因素中放疗合并化疗、放疗前合并COPD以及有吸烟史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GTV、V5等10项放疗剂量学指标在有无放射性肺炎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些物理指标分层分析显示,当GTV>135cm、V10>47%、V20>25%、V25>22%、V30>18%、V35>15%或者V40>13%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增高(P<0.05)。放疗前合并有COPD、双肺V10>47%,V30>18%和同期放化疗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伴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肺部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正常组织受量,使V20≤25%,V3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