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var.gerandianus(Benth.)Hara)即中药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经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再对乙酸乙酯层运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ODS等柱层析手段并配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既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6 dehy-droxyl rosmarinate,1)、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咖啡酸(caffeic acid,3)、6,7二羟基香豆素(6,7 dihydroxycoumarin,4)、槲皮素(quercetin,5)、蓟黄素(cirsimarit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制肝靶向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脂质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为蛋白质药物的肝靶向给药提供一种新模型。方法:首先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BSA负电荷脂质体,再用O-羧甲基-N-乳糖酰化壳聚糖(O-carboxymethyl N-galactosylated chitosan,Gal-CMCS)修饰,制备肝靶向BSA脂质体,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稳定性等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肝靶向BSA脂质体在电镜下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4.1±5.41)nm,BSA包封率为(34.21±1.73)%,Zeta电位为( 27.1±1.17)mV,4℃下放置3个月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备了肝靶向BSA脂质体,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可作为蛋白质药物肝靶向给药的一种新模型。  相似文献   
63.
该文以药学专业硕士培养为例,阐述了药学专业硕士常规的模式及存在弊端,提出基于专业导师团队指导的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包括基于优势互补的多学科导师团队构建、实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伴焦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3.6 g/kg),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参苓白术散组小鼠以皮下注射皮质酮联合灌胃番泻叶水煎液及慢性束缚建立伴焦虑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参苓白术散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稀便率、腹泻指数、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穿过旷场中心区域次数、最小疼痛阈值和海马组织中内源性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中5-羟色氨(5-HT)的水平;提取各组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微生物DNA提取并测序,采用Alpha、Beta多样性分析法分析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穿过旷场中心区域次数、最小疼痛阈值、海马组织中BDNF水平和肠道中厚壁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及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中5-HT水平和疣微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艾克曼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穿中心区域次数、最小疼痛阈值、海马组织中BDNF水平和肠道中厚壁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中5-HT水平、疣微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艾克曼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肠道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改善伴焦虑IBS-D模型小鼠的腹泻和焦虑行为,升高其海马组织中BDNF水平,降低血清中5-HT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微生物疣微菌门、艾克曼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鉴定茅苍术根系分泌物中的自毒物质,研究其对茅苍术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究自毒物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茅苍术根系分泌物成分,利用单物质浇灌试验鉴定自毒物质,设计盆栽实验分析自毒物质对茅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幼苗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用半定量GC-MS法测定自毒物质处理后茅苍术中苍术素、?-桉叶醇、茅术醇和苍术酮的含量。结果 鉴定出2,4-二叔丁基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等8种自毒物质,这些物质显示出抑制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作用,并对幼苗造成氧化胁迫和损伤,同时抑制了苍术素、?-桉叶醇、茅术醇和苍术酮的合成。结论 鉴定出了茅苍术根系分泌的8种自毒物质,发现了自毒物质可能通过氧化胁迫作用抑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为揭示苍术连作障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制备左旋多巴胃漂浮片。方法以HPMC(K4M)、十八醇、丙烯酸树脂(L100-55)、乳糖、硬脂酸镁等辅料与主药左旋多巴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进行压片,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处方。结果筛选出左旋多巴胃漂浮片的优化处方(25片)为:HPMC1.03 g,十八醇0.77 g,丙烯酸树脂2.15 g,乳糖0.9 g。结论制得的胃漂浮片能在模拟胃液中2 min内起漂,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满足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67.
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稳定性差异,探讨影响明胶冻力和交联活性的组分。采用SDS-PAGE法测定不同冻力明胶中各组分的含量,用CM52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明胶α,β和γ组分,并利用甲醛交联模拟实验考察α,β和γ组分的交联活性,同时以平衡膨胀率(Seq)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冻力明胶进行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明胶α组分含量增大,明胶的冻力升高,而其平衡膨胀率数值却减小;α,β和γ组分的ε-氨基酸残基含量及交联活性均以α>β>γ的顺序下降;随着明胶冻力的增大,ε-氨基酸残基含量逐渐升高,加速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高冻力明胶较为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6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节段性肠炎(Crohn′s disease,CD)等疾病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TNF分子在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中位于中枢环节,是重要的炎症介质,过量的TNF导致炎症的发生。目前上市的TNF抑制剂种类繁多,治疗效果显著。然而随着TNF抑制剂广泛应用,这类药物的安全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TNF与疾病关系、上市的TNF蛋白抑制剂分子结构、临床应用等方面,重点关注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并对近期新型TNF抑制剂的研究开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9.
Agacutase是自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的新的具有止血功能的蛇毒类凝血酶,它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通过SDS-PAGE和ELISA方法,我们研究了Agacutase体外水解牛纤维蛋白原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Agacutase仅仅水解牛纤维蛋白原的α亚基并释放血纤肽A,而对牛纤维蛋白原的β和/或γ亚基没有影响。研究表明Agacutase属于血纤肽A类(FP-A类型)的类凝血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脂质体的包封率。方法:采用微柱离心结合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酶标仪法测定,即先用葡聚糖凝胶DEAE-Sephadex A50微柱离心法将游离药物与脂质体进行分离,再筛选样品与染料体积比及反应时间,确定了双波长(595、450nm)考马斯亮蓝法/酶标仪法的测定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考察了微柱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和微柱的分离效率;对BSA脂质体的包封率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的测定条件为样品与染料体积比为1∶3、反应时间10min,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小于2.73%;微柱对空白脂质体的平均回收率为97.78%,分离效率大于90%;BSA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32.91%(n=3)。结论:本法实现了游离蛋白质与脂质体快速有效的分离,方法简单易行,与普通凝胶层析柱分离法相比,本法对样品的稀释倍率大大降低,适用于测定痕量大分子蛋白质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