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087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305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CT模拟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模拟定位过程涉及放射诊断影像、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定位等技术.文章主要论述了放射治疗虚拟定位对CT模拟机质量保证工作中影像质量检验和定位精度检验的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跟踪检验常规模拟定位机机械参数的不确定度,探索模拟定位机质控的方法和要求.[方法]对我科使用的模拟定位机每周进行质控检测,统计和分析检验的结果.[结果]2002年50周检验中,机械等中心未发现误差超标,X线野等中心和灯光野等中心误差发生率分别为1次和39次(误差标准均为1mm直径球体);48次(48/50)检测中定位激光偏离机械等中心的误差均大于1mm;光学距离指示刻度(ODI)的误差次数达26次,照射野指示刻度误差8次,其余项目的误差发生率均≤4次.[结论]模拟定位机一般情况下机械等中心每年检验1次,灯光野等中心、ODI和定位激光的精度每周应检验1~2次;其余项目应每3个月至半年检测1次,必要时需作调整校准.各放疗中心应对本中心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校正,并据此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检验规范和指标,以保证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3.
头颈肿瘤立体定向分次治疗体位固定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头颈肿瘤立体定向分次治疗的体位固定技术,并分析相应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将深圳柯瑞特公司生产的头托支架加以改造并制作适形头枕,采用高分子热塑材料制作包裹病人整个头部适形面罩.治疗照射时利用CT模拟定位的摆位标记点,通过检查激光线与标志线的重合,以及标志线到基础环的距离进行治疗摆位.拍正侧验证片测量该项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精度.[结果]8例病人拍摄验证片,摆位的距离误差为(1.0±0.3)mm.[结论]该项体位固定技术操作简便易行,体位重复好;能满足立体定向分次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中性彗星分析法检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可靠性和影响因素.[方法]人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和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细胞,用6MV X线以0、100、200、300、400、600、800、1000cGy等不同剂量点照射,克隆形成法制定存活曲线,比较其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然后进行两种细胞于600cGy照射后1、2、4、8h的中性彗星分析,以尾力矩为指标,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残留的DNA双链断裂,并与克隆形成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克隆形成分析法显示CN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低于HT1080细胞,其2Gy照射后存活分数(SF2)和平均致死剂量D0值分别为0.397、0.331和1.898、1.287.两种细胞在照射后1、2、4h的中性彗星尾力矩分别为0.148±0.106、0.100±0.083、0.058±0.043和0.297±0.179、0.157±0.092、0.092±0.060,各时间点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差别逐渐减小;照射后2h和4h的尾力矩比值分别为0.637和0.630,与SF2比值和D0比值的倒数(0.834和0.678)较接近;两种细胞照射后8h的尾力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性彗星分析法与克隆形成分析法的检测结果有确切的相关性,照射后一定时间内的残留DNA双链断裂有可能成为检测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黄芩中酚性苷类对腮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中酚性苷类对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从2000年4月-2001年3月将85例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加黄芩酚性苷类组(实验组),分别在放疗前和两侧对穿野放疗至60Gy时以^99m锝核素扫描检测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同时每周观察患者的口干症状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分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341;两组口干程度差异比较也无显著意义,P=0.079。放疗前后双侧腮腺摄取和排泌功能下降程度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521和0.572。结论:黄芩中酚性苷类对接受两侧对穿野放疗达60Gy鼻咽癌患者的腮腺未能显示出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新型磷酸二酯酶 (PDE) 3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中性粒细胞超氧自由基 (O·2 )和钙离子浓度([Ca2 + ]i)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 6 0细胞 ,以 1 3%DMSO分化诱导为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后 ,采用特制新型仪器 ,同时实现化学发光法测定O·2 和荧光法测定 [Ca2 + ]i,观察西洛他唑对趋化肽N 甲酰 甲硫氨酰 亮氨酰苯丙氨酸 (fMLP)刺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样HL 6 0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以及二者变化的时相关系。结果 西洛他唑 (1~ 30 μmol·L-1)明显抑制由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 ,其中 10和 30 μmol·L-1浓度的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在时相关系上 ,fMLP诱导O·2 生成的达峰时间较之 [Ca2 + ]i 的变化略显滞后 ,而 10 μmol·L-1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 ,几乎同步。结论 西洛他唑对fMLP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内O·2 生成和 [Ca2 + ]i 具有同步的抑制作用 ,提示该药的药理学作用部分是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8.
术前放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9例IB2-IIA巨块型宫颈癌按术前治疗方式分3组.放疗组68例,行术前后装放疗,A点剂量8~40Gy;化疗组25例,接受1~3疗程含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放化疗组36例,予术前后装放疗结合化疗.结果放疗组、化疗组及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是58.82%、72.00%和83.33%,放化疗组与放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鳞癌与非鳞癌术前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8.70%vs11/14, P〉0.05);术前有无化疗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前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有较高局部控制率;放化疗有协同作用,对浸润性生长局部肿瘤巨大、非鳞癌病例可以迅速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分级胶质瘤中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 α、β的表达,评估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胶质瘤组织中tubulin α、β表达情况,并分析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不同,高级别(Ⅲ、Ⅳ级)与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tubulin α、β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tubulin α、β在胶质瘤恶性进展方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胶质瘤的分期、组织学分级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粉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移植性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按药物体内抑瘤作用常规筛选方法进行,试验动物用NIH小鼠。瘤株为小鼠肝癌 (Hepatoma)。小鼠随机分成 4组,每组 10只。阴性对照组以 0. 5%羧甲基纤维素钠 20ml·kg-1 /d灌胃。第一实验组以环磷酰胺(CTX)20mg·kg-1 /d灌胃。第二实验组:灵芝孢子粉 4g·kg-1 /d灌胃。第三实验组:灵芝孢子粉 4g·kg-1 /d+环磷酰胺20mg·kg-1 /d灌胃,各组均于接种后 2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 10天。均于末次给药后 24小时处死,计算抑瘤率。结果 各组抑瘤率分别是:第一实验组 (CTX)为 63. 5% ~66. 1%,第二实验组为 63. 0% ~64.7%,第三实验组为 77. 8% ~79. 1%。各实验组的抑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01)。孢子粉与CTX联合用药组与单用灵芝孢子粉组或单用CTX组比较,前者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后两者单独用药的抑瘤率(P<0. 05)。结论 灵芝孢子粉与CTX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瘤作用,灵芝孢子粉可减轻CTX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