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中的核心课之一。这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药理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结合我院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情况,初步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虚拟实验的运用-探究性自主设计性实验”三步骤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2.
乌灵参为炭角菌科黑柄炭角菌ylaria nigripes (KI.)Sacc的菌核,据《四川中药志》记载,该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性温,味微苦,能益气补血,民间主要用于镇静、安眠、补肾等[1].乌灵参所含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多糖、酚类、萜类及生物碱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灵参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3]、降血糖[4]及抗炎保肝等作用[5].但目前对乌灵参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具体成分研究较少,其镇静催眠有效部位的研究亦未见报道.为揭示乌灵参镇静催眠作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对乌灵参进行超声提取,并将提取物给予小鼠灌胃,观察小鼠外观行为及与戊巴比妥的协同作用,以期为确定乌灵参镇静催眠的有效部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抗衰灵膏对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雄激素诱导法复制大鼠BPH模型,将50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非那雄胺阳性组,抗衰灵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4.16、2.08、1.04 g/kg抗衰灵膏溶液,非那雄胺阳性组灌胃给予0.52 mg/kg非那雄胺溶液,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模型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给药期间每周称量1次大鼠体重,实验结束后称量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并计算前列腺指数;同时测定血清中E2和前列腺组织中双氢睾酮(DHT)、T的含量及前列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大鼠BPH模型复制成功,实验结束后与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0.84±0.08)g,(0.28±0.03)%]比较,抗衰灵膏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0.69±0.04)g,(0.20±0.02)%;(0.71±0.07)g,(0.22±0.03)%](P0.01);抗衰灵膏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T[(2.44±0.47)ng/L;(2.91±0.69)ng/L]及DHT[(88.23±13.63)nmol/L;(90.52±16.44)nmol/L](P0.01)的水平,同时使血清中的E2水平升高[(1.19±0.14)nmol/L;(1.20±0.22)nmol/L](P0.01);抗衰灵膏高剂量能够显著降低BPH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HIF-1α的过度表达(P0.01);同时抗衰灵膏高剂量还可缓解由雄激素所致的大鼠BPH的症状,表现为腺上皮变薄,腺腔内分泌物减少,间质减少等。结论:抗衰灵膏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改善紊乱的雌、雄激素比例,同时降低BPH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大鼠海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3a、卷曲蛋白9(Frizzled9)和T细胞因子3(TCF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脑缺血2h后持续灌注7d.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侧海马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表达.结果 在缺血侧海马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生髓方组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在缺血侧海马CA1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与补肾生髓方组能显著降低CA1区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表达(P<0.01).结论 2种中药复方能通过抑制缺血侧海马Wnt3a、Frizzled9和TCF3蛋白表达,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55.
《中成药》2015,(11)
目的比较以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垂丝海棠叶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5.72%;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占91.96%。两种挥发油中有9种共同成分。另外,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和维生素C。结论两种不同提取工艺下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的差别较大,超临界CO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6.
陈军  尹伟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3):345-347
目的对硝苯地平亲水凝胶骨架片的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硝苯地平亲水凝胶骨架片,分别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药物释放行为,采用反卷积分法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硝苯地平亲水凝胶骨架片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体内外相关性方程为:Y=105.25R+20.894(r=0.9057),体内外相关性较好。结论自制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1中药软胶囊的概述 近年来,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国外发展迅速,已有广阔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各种软胶囊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对软胶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我国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生产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和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及国内软胶囊设备生产企业的崛起,拓展了中药软胶囊生产前景。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简称健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和不同类别学生的认同差异及原因。方法基于专业认同发展理论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 于2021年7至10月选取安徽省3所院校健管专业426名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使用访谈法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 426名学生中, 选择健管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161名(38.1%)。学生的专业认同得分为(20.2±0.1)分(总分26分)。不同院校类型(t=-3.75, P<0.001)、年级(F=8.11, P<0.001)、性别(t=-3.42, P<0.001)、生源地(t=2.53, P=0.012)和高中文理分科(t=3.00, P=0.003)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差异。访谈结果显示, 专业认同先验期学生专业认同受家人等周边环境影响;专业认同接触期学生专业认同度与专业教师、辅导员、学长有关;专业认同形成期学生更关注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结论健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一般, 不同类别学生专业认同度不同, 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需关注社会、家庭和学校氛围的养成。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女贞子中代表性黄酮成分木犀草素和芹菜素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7个采收期女贞子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三氟乙酸(53∶47,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结果不同采收期女贞子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量的变化与采样时期具有相关性,从8月20日至12月23日总体呈波动逐渐下降趋势,两成分的含量由68.50μg/g、34.22μg/g分别下降至25.52μg/g、13.74μg/g,下降了近2/3。结论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最高的时期在9月10日。  相似文献   
60.
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桂花醇提溶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32个化合物,分别为boschniakinic acid(1),ursolaldehyde(2),augustic acid(3),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5-羟甲基-2-呋喃甲醛(5),异高山黄芩(6),6,7-二羟基香豆素(7),2α-羟基齐墩果酸(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D-阿洛醇(10),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1),5,7-二羟基色原酮(12),羽扇豆醇(13),柚皮素(14),乙酰氧基齐墩果酸(15),绿原酸(1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7),齐墩果酸(18),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9),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0),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1),对羟基桂皮酸(22),丁香脂素(23),3,4-二羟基苯乙酮(24),β-谷甾醇(25),对羟基苯乙酸乙酯(26),苯甲酸(27),咖啡酸(28),贝母兰宁(29),对羟基苯乙酸(30),对羟基苯乙酮(31),对羟基苯乙酸甲酯(32)。其中,除化合物2,4~5,8~11,13,15,18,20,25,27外,其余化合物在桂花中均为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