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正>宫颈病变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采用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或早期宫颈癌同时具有微创性诊断和治疗的作用[1]。有研究报道SIL病变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率可达23.3%[2],高级别SIL及以上病变者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可达38.8%[3],故阳性切缘是患者宫颈病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正确识别锥切标本切缘对于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利用常规上腹部磁共振四相位图像检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肌肉体积变化与脂肪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 在常规上腹部磁共振四相位图上测量L3椎体上缘水平腰背部肌肉(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多裂肌)截面积,并计算改良骨骼肌指数(mSMI)及改良脂肪分数(mFF),以健康青壮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采用mSMI及mFF评估肝硬化患者肌肉改变的差异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程对mSMI及mFF的影响。结果 182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用mSMI及mFF方法测得肌肉出现改变分别为16例(8.8%)、76例(41.8%),两种改良方法对检测肌肉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1)。年龄(P<0.01)、性别(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程(P=0.01)是mSMI影响因素;年龄(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程(P=0.04)是mFF的影响因素,性别(P>0.05)不是mFF的影响因素。结论 常规上腹部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肌肉改变,mFF检测肌肉改变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SMI,...  相似文献   
53.
《中国性科学》2017,(12):67-70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替代检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性病检测中心1000例患者血标本,按不同性别、检查次数比较不同人群梅毒及HIV流行情况,并通过梅毒血清学检测评估HIV窗口期感染情况,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在HIV替代检测的作用。结果:梅毒阳性患者中HIV阳性者7例(23.33%)明显高于梅毒阴性患者HIV阳性者14例(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敏感度相对较低。男性患者HIV检出阳性率(2.91%)明显高于女性(1.11%),而女性患者梅毒检出阳性率(4.44%)明显高于男性(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者检测敏感度与重复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性别、献血次数对梅毒与HIV发病率存在一定影响,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的敏感性低,应用价值较差,无法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临床意义,旨在为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新生儿NICU收治的患儿5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情况。采集血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两组患儿PCT、WBC与CRP。结果 新生儿NICU收治的患儿发生败血症61例,医院感染率为10.70%(61/57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43.04%,以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26.5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24株占30.38%,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率,仅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敏感,而真菌对制霉菌素和氟康唑较敏感;感染败血症患儿血清PCT、WBC和CRP分别为(2.97±0.46)ng/ml、(15.42±1.89)×10~9/L和(49.83±8.74)mg/L高于未感染败血症患儿(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PCT、WBC和CRP对医院感染败血症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评价感染败血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与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宫颈癌筛查的5 0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HPV DNA检测试剂盒检测其HPV感染阳性率,同时进行病理验证,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体质量超标组和正常组、不同病理分型中HPV DNA的阳性率。结果 HPV DNA检测出危险患者1 446例,其中高危患者1 153例,低危患者253例,总HPV感染阳性率为28. 92%;不同年龄组的HPV DNA阳性率存在差异,40~岁组HPV的阳性率最高,高达44. 13%;农村妇女的HPV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城市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质量超标组和体质量正常组的HP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检出HPV阳性患者166例,其中HPV DNA检测阳性的患者为152例,检出率高达91. 57%。结论 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地域综合考虑加以使用,以实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6.
毛萍飞  陈月美   《护理与康复》2018,17(2):55-57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0例人工肝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健康问卷调查表得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健康问卷调查表得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实施延伸护理有利于降低人工肝治疗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计算机体层成像(CT)灌注成像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30例肺炎患者为肺炎组和3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肺CT灌注成像检测。结果肺炎组有2种时间-密度曲线类型,A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最大值后缓慢上升,B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和下降均比较缓慢;肺癌组有4种时间-密度曲线类型,A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迅速,上升至最大值后略有下降或者缓慢下降,B型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迅速,上升到峰值后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维持在平直状态,C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峰值后不下降,维持在平直状态,D型时间-密度曲线逐渐上升至峰值后继续缓慢上升,肺炎A型时间-密度曲线和肺癌C型时间-密度曲线相似,但肺炎的增强幅度明显高于肺癌;肺炎组血流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9.32±2.56ml/min.100mg、9.97±1.48ml/min.100g)均低于肺癌组(27.53±14.37ml/min.100mg、22.10±8.94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阈值为15.02时,鉴别肺炎和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90%和100.00%;毛细血管通透性的阈值为14.04时,鉴别肺炎和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0%和100.00%;CT灌注诊断肺炎和肺癌的灵敏度为73.30%,特异度为96.70%,诊断符合率为85.00%,误诊率为3.30%,漏诊率为26.70%,约登指数为70.00%。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肺炎性结节的诊断及其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导致多药耐药菌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148例,对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见,吸烟、饮酒、肺炎类型及意识状态与多药耐药菌的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晚发型肺炎及昏迷均为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7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共分离得到多药耐药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9.04%,革兰阳性菌34株占40.96%,其中有10例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的多药耐药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对临床上所使用的大部分常用的抗菌药物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仅少数抗菌药物能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临床上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治疗较为困难。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分析肺部感染率,检测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并行药敏分析。单因素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8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0%。共培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76.53%,革兰阳性菌17株占17.35%,真菌6株占6.12%。排名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男性、重度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昏迷、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合并糖尿病、昏迷和肺部感染前行侵入性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实施环形间断缝合术,对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收治时间前后将其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术中实施环形间断缝合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术中采用"8"字缝合术进行止血,对两组术中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总发生率3.3%与对照组20.0%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实施环形间断缝合术能够起到确切的止血效果,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保宫效果,且疗效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