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 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 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g,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约30 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 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 mg,Bid或Tid。结果 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STEMI与52例NSTEMI患者行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梗死后的心功能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NSTEMI组心绞痛史多见(P<0.05);(2)STEMI组肌钙蛋白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高(P<0.05),但两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3)NSTEMI组三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P<0.05),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比例较低(P<0.05)。结论: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多见,其发病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3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CAG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1支、2支、3支病变组分别为38例、36例、32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分A型、B型、C型病变组分别为42例、36例、28例。分析BNP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组、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组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BNP明显增高,三支病变组较单支、双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严重程度的增加,BNP明显增高,BNP在冠状动脉病变正常组、A型、B型、C型病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在上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463,P<0.01)。结论 BNP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其能较灵敏地反映左心室功能受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有器质性或无器质性心脏病两大类:前者可称为继发性,后者可称为原发性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至少有26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一系列研究表明,35%青年人及9%婴儿的猝死为心脏离子通道病所致。2006年,AHA将心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 (MSC)研究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和心肌细胞特征表达情况。方法 抽取雄性SD大鼠骨髓 ,经分离培养和传代 ,获得较纯的MSC ,体外连续传至第 8代 ,以去甲基化药物 - 5 -氮杂胞苷进行体外诱导 ,相差显微镜连续 8周观察其形态变化 ,通过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能否依靠其抗炎作用改善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电复律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选持续性A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电复律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吡格列酮组接受吡格列酮或其他药物联用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非吡格列酮控制血糖。入选患者于电复律前和电复律后3个月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分别入选48例和49例患者。随访期内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例(45.8%),24例(49.0%)AF复发(P=0.756),两组患者无AF复发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亦无明显差异(P=0.567)。电复律术后3个月吡格列酮组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AF病程(RR 1.002,95%CI 1.003~1.061,P=0.037)和左房直径(RR 1.131,95%CI 1.029~1.242,P=0.010)是电复律术后AF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持续性A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电复律术后炎症水平,但其并不能减少随访期内的AF复发。  相似文献   
17.
希氏束旁旁路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旁路射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希氏束旁旁路患者,其中显性旁路3例,隐性旁路7例。窦律下采用能量滴定法温控消融,从小功率(10W)短时间(5s)开始。结果10例患者除2例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消融治疗外,余8例全部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得成功。温度55~60℃,功率平均26.7±11.9W,消融时间60s,重复诱发无心动过速,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结论窦律下消融希氏束旁旁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从小功率短时间开始,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0rag和10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差别。方法入选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mg组35例,100mg组43例。两组患者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等药物,分别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和100mg。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根据临床判定),发病30d左室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率50mg组为77.1%(27例),100mg组为81.4%(35例);30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7±7.2)%,(50.0±7.6)%;30d病死率分别为5.7%(2例),4.7%(2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0mg和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斌 《医学综述》2008,14(18):2825-28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逐渐成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一线治疗手段。大量研究显示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根治PSVT最安全而经济的治疗技术。作者就PSVT的RFCA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肌桥形态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肌桥是指覆盖在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上的心肌纤维,是一种较普遍的解剖现象,其肌纤维在组织学上有区别于普通心肌纤维而有类似于骨骼肌倾向结构的特点。。心肌桥的结构差异很大,部分可以压迫壁冠状动脉导致相应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造成心肌缺血,这可能和部分心肌桥较厚和较宽,距离冠状动脉窦距离较近,和壁冠状动脉的距离不大等因素有关。尽管壁冠状动脉本身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其近段血管却有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已经得到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