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1 病例报告患者,68岁,因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中并发膀胱阴道瘘6小时,于2018年9月19日入我院。6+月前,患者因阴道流血就诊当地妇幼保健院,子宫颈活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免疫组化(IHC):HPV(+),P16(+灶性),P53(-),Ki-67(+,中底层细胞)。6小时前,于当地妇幼保健院行LEEP,未麻醉,术中发现阴道漏尿,量较多,经阴道于阴道前壁宫颈上端可扪及尿管球囊,考虑"膀胱阴道瘘",为进一步治  相似文献   
42.
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产生免疫低反应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异体脐血输注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的可行性及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行多异体脐血输注 ,分别于输血前及输血后 1月、2月、3月 ,检测受者和供者特异性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ML R)等指标的变化 ;并比较肾移植术后早期脐血组与对照组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脐血输注后受者对供脐血的特异的 ML R显著降低 ( P<0 .0 1) ,对无关成人的 ML R亦有明显下降( P<0 .0 5 )。移植后三月脐血组无一例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多异体脐血输注能诱导肾移植受者产生同种免疫低反应性。这种低反应性可能对移植肾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抑制作用。肾移植前多异体脐血输注有望成为临床实用的耐受诱导途径  相似文献   
43.
1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概念 前-后对照研究是前瞻性研究,是将不同的两种措施或治疗方法,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后,比较其结果的差异.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是前一后对照研究的一种,研究是在同一组病例中完成,对观察对象自身在前、后两个阶段,暴露于不同条件下的结果或接受不同处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尽可能排除个体差异,取得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机理及药物干预的防治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大鼠原位异体肾移植硬化加快模型进行原位肾移植.实验分组:A组单用环孢素A(CsA) 10 mg/(kg·d),B、C、D组分别给予小剂量[4 mg/(kg·d)]、大剂量[8 mg/(kg·d)]益生注射液或吗替麦考酚酯[MMF,20 mg/(kg·d)], 联合应用CsA[10 mg/(kg·d)],E组为空白对照.移植术后4、8及12周处死动物,观察移植肾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TGF-β1、Smad2、Smad7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在移植肾的定位情况.结果 大剂量益生组,血浆肌酐水平升高较小剂量组低,CAN病理改变较小剂量组为轻.移植肾标本中,A、B组Smad2、TGF-β1表达上调、Smad7表达下调,尤以A组明显,A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及肾小球,Smad2、TGF-β1表达均呈强阳性,Smad7表达呈弱阳性;C、D组Smad2、TGF-β1表达下调,而Smad7表达上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致CAN机理可能是通过TGF-β1过表达及上调Smad2表达,下调Smad7表达,直接或间接致移植肾实质和血管的纤维化.中药益生注射液及MMF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及Smad2表达、上调Smad7表达而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31岁,已婚育。因血精和尿频1个月而就诊,门诊B超发现右侧精囊实质性点位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右后上方直径约2cm圆形质韧包快,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46.
皮革状膀胱炎(encmsted cystiti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就该病的发生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α1受体阻滞剂因其良好的疗效、安全和耐受性已成为治疗BPH等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用一线药物之一,然而随着α1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其对男性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凸显,尤其是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射精障碍。本文简要介绍了α1受体在男性生殖系统的分布和功能及其与射精的关系,着重阐述了α1受体阻滞剂导致的射精障碍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该类药物对男性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影响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用非压力 流率 (P F)指标拟诊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可能性。 方法 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两样本均数及两样本率比较采用t检验 ,对选定的非P F指标在确诊梗阻组、无梗阻组间进行比较 ,分析其特点。 结果  5 0 4例BPH患者中 ,获得满意P F结果并确诊BOO者 2 5 2例 ,无BOO者 5 2例。无满意P F结果 ,但拟诊梗阻者 2 0 0例。BOO组与无BOO组结果比较 :具有前列腺典型尿道压力分布图 (UPP)曲线者分别占 87.3%和 5 3.8% (P<0 .0 5 ) ;充盈末期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发生率分别为 2 2 .2 %和 7.7% (P <0 .0 5 ) ;膀胱开口压分别为(90 .4± 38.5 )cmH2 O(1cmH2 O =0 .0 98kPa)和 (46 .9± 2 0 .7)cmH2 O(P <0 .0 5 ) ;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分别为 (12 4 .9± 4 2 .9)cmH2 O和 (6 6 .4± 2 1.7)cmH2 O(P <0 .0 5 ) ,其余非P F指标间无明显差别。 2 0 0例无满意P F结果但拟诊BOO的患者中 ,16 3例的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 (12 0± 4 2 .8)cmH2 O ,10 0例患者膀胱开口压平均为 (98.4 6± 4 2 )cmH2 O ,测得逼尿肌痉挛 97例 ,测得前列腺典型UPP曲线 2 8例 (多数因留置导尿 ,不能获得正常UPP曲线 )。 结论 部分非P F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BOO依据 ,包括 :最大逼尿肌压力 >80cmH2 O ,膀  相似文献   
49.
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DE5)(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应用于目前临床上一些非恶性疾病。Serafini等进行的研究报道了使用PDE5抑制剂作可以作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制剂。在几个小鼠肿瘤模型中,PDE5抑制剂可以逆转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机制,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显著延迟肿瘤的进展。特别是西地那非,其可以向下调节1型精氨酸酶和氮氧合酶-2的表达,从而减少肿瘤内CD11b+/GR-1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抑制作用。通过消除这些肿瘤逃逸机制,西地那非可以增强肿瘤内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抑制肿瘤生长,提高T细胞过继性治疗的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50.
后尿道损伤不同术式处理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早期尿道会师加牵引术(即早期复位术)及早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加延期尿道吻合术(即延期尿道成形术)处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 收集1966年至2006年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与骨盆骨折导致后尿道损伤处理的有关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0篇文献470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其中采用早期复位术249例、延期成形术221例.2种术式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OR一0.27,95%CI 0.08~0.86,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复位术术后狭窄需要再次行尿道吻合术者低于延期成形术,OR=0.25,95%,CI 0.08~0.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复位术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低,治疗容易.本Meta分析不能排除分组时产生的偏倚,如尿道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