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7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全身红斑伴瘙痒10天,加重2天人院.10天前患者军训日晒后面颈部、四肢远端出现弥漫性红斑.无自觉症状,继续军训.随后红斑上出现脱屑,瘙痒明显,自行使用润肤霜后瘙痒稍减轻.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及后遗神经痛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阳性对照药国产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比较。方法:选择2002—07/2003—06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48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4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组24例(0.25g/次,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和国产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组24例(0.5g/次,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进行治疗和比较,共用药7d,随访3周。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症状消失,改善率≥90%。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60%,〈90%。⑨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60%。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有效率:(显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全部病例数&;#215;100%。结果:共有47例完成了试验,其中喷昔洛韦组23例,1例不符合纳入标准。阿昔洛韦组24例。①随访28d,喷昔洛韦组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与阿昔洛韦组较接近(P〉0.05)。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喷昔洛韦组为13%(3/23),阿昔洛韦组为8.33%(2/24),(P〉0.05)。⑧客观指标(丘疹、水疱、血疱、糜烂、结痂)疗效:治疗7d时总有效率喷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分别为91%(21/23)和96%(23/24),治疗14d和28d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主观指标(疼痛)疗效:治疗7d时总有效率喷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分别为78%(18/23)和83%(20/24),14d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7%(20/23)和96%(23/24),28d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6%(22/23)和100%(24/24)。两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有效率比较,P〉0.05。④药物用量:喷昔洛韦组用量0.25g/d,阿昔洛韦组0.5g/d,前者的每日用量明显减少。(勤安全性评估:阿昔洛韦组2例用药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头晕。喷昔洛韦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和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均能有效地控制皮损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但喷昔洛韦组用量较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7岁,因反复四肢皮肤瘀点、瘀斑半月,加重4天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四肢皮肤可见散在0.3~2cm直径大小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3+HP,白细胞3+/HP,蛋白3+;全血图、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入院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型)。治疗经过:丹参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2静滴,日1次,口服海棠合剂7mL,日3次。治疗8天后,皮疹消退,双眼睑略浮肿,复查尿常规:蛋白3+,白细胞+/HP,24h尿蛋白定量1.22g。停海棠合剂,改用环孢素A(CyA)2…  相似文献   
44.
刘宏杰  郭在培  王琳 《华西医学》2003,18(3):427-428
(本文所用主要缩写 :CSS:变应性肉芽肿病 ,WG :Wegener’s肉芽肿病 ,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D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BMC :外周血单核细胞 ,TGF -β:转移生长因子 β,PR3 :蛋白酶 3 ,GCA :巨细胞动脉炎。)血管炎种类繁多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细胞因子作为由活化炎细胞合成、分泌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物质 ,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来众多学者以Wegener’s肉芽肿病、变应性肉芽肿病、Behcet’s病、过敏性紫癜、巨细胞动脉炎等典型原发性血管炎为研究对象 ,研究细胞…  相似文献   
45.
咪唑斯汀对332例急性荨麻疹起效时间及疗效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332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10mg口服1次,结果显示:1小时后79.7%患者的瘙痒开始减轻,2小时后患者的比例达100%;风团数量开始减少的患者分别为78.6%和99.7%;红晕程度开始减轻的患者分别为85.8%和99.7%。1小时后,患者的瘙痒、风团数量、红晕程度平均分值和症状总平均分值和症状总平均分值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且2小时后的各项症状平均分值和症状总平均分值又分别明显低于服药后1小时(P<0.001),各指标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服药后1小时(P<0.001)。使用咪唑斯汀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强。  相似文献   
46.
梅毒患者的结婚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政部 1985年颁发、1986年公布的《婚姻登记办法》中第 6条第 5项规定 :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或一方患麻风病或性病未治愈的 ,禁止结婚 ,不予登记。此后 ,国内许多医院的婚检项目中沿袭建国初期的贯例 ,将梅毒血清学试验列为性病检查的唯一项目。如果梅毒血清学试验为阳性反应 ,登记部门即认为申请者患有性病 ,不予登记结婚。一些临床医生亦认为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为治疗不足 ,需要继续用药 ,盲目用大剂量药物以求阴转 ,不仅造成药物浪费 ,也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 0 0 1年 4月 ,我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修改后婚姻法再次规定 :患…  相似文献   
47.
李彦希  郭在培 《华西医学》2007,22(1):143-143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剧烈瘙痒、苔藓样变、皮肤干燥以及继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AD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我科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例AD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张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873-875
角质层在表皮的最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是已经完全角化的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已消失。在HE染色切片上呈均质伊红色,细胞轮廓不清,最表面的细胞连接松散,趋向脱落,即称为鳞屑。角质层粘贴技术,是用涂有粘性材料的胶带、圆盘或者玻片粘贴皮肤,作用于表皮角  相似文献   
49.
50.
婴儿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为4个月男婴,因面部,双侧腹股沟及外阴出现红斑、渗出、结痂伴腹泻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儿腹股沟出现红斑,逐渐扩大,表面有少量水疱,继而糜烂、渗出、结痂,并逐渐脱屑。入院前40d双侧面部亦出现红斑、渗出及结痂。曾在当地医院予以“紫草油,皮康霜,红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