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21篇
  免费   2358篇
  国内免费   931篇
耳鼻咽喉   482篇
儿科学   231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362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2536篇
内科学   2637篇
皮肤病学   727篇
神经病学   1062篇
特种医学   871篇
外科学   5059篇
综合类   8388篇
预防医学   1893篇
眼科学   607篇
药学   1927篇
  83篇
中国医学   617篇
肿瘤学   1188篇
  2024年   316篇
  2023年   1140篇
  2022年   810篇
  2021年   1253篇
  2020年   1328篇
  2019年   1247篇
  2018年   1210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726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1589篇
  2013年   1660篇
  2012年   2392篇
  2011年   2240篇
  2010年   2101篇
  2009年   2741篇
  2008年   2823篇
  2007年   2741篇
  2006年   2524篇
  2005年   2691篇
  2004年   2355篇
  2003年   2183篇
  2002年   1800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新入院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6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40例患者(66.7%)术前存在营养风险,52例患者(86.7%)术后存在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营养风险 (术前P<0.001,术后P=0.043)、术前白蛋白 (P=0.019)、术后血红蛋白 (P=0.019)、术后白蛋白(P=0.025) 水平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P=0.001) 均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强(r=0.759~0.770;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β=0.399)。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2.
<正>血液透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的不便,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出造成了严重的困扰。若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外出旅游,应当做好完备的事前准备,做好详细的旅游攻略,也是能够进行外出旅游保证生命安全重要的事项。患者若是需要进行外出旅游,需要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并且需要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血透析患者外出旅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瑞能)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进食等热卡等氮的均浆膳,术前均连续服用5 d,至术前1 d。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及术后5 d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 d的肝肾功能指标以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10.0%),腹腔感染1例(3.3%),尿路感染1例(3.3%),肺部感染2例(6.7%),共计7例(23.3%)。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结论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5.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7.
1846年10月16日,美国牙科医生Morton首次给病人实施乙醚麻醉,开创了全身麻醉的新纪元(图)。在纪念吸入麻醉160周年之际,我们一方面怀念老一代麻醉学家的艰苦创业,另一方面也立志为未来麻醉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如今麻醉已跨入新时代,麻醉学已由临床麻醉发展成为危重医学和疼痛治疗等综合性的学科,建立起老中青结合,庞大的临床、教学和科研队伍,并提出了构建“无痛医院”的奋斗目标。现就当前全麻的热点问题进行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进修护士对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法,SPSS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认为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前5项依次为:各专科疾病护理新进展、新技术;各专科疾病护理基本技能;各种护理新技术的应用(静脉留置针、PICC等);各专科疾病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培训内容需求随医院级别、护龄、职称不同而各异.选择培训方式最多的前5项依次为:实践操作、示范、一对一导师辅导制、课堂讲授、护理查房.结论 培训计划应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妊娠对大鼠吸人性全麻药血,气分配系数及组织,气分配系数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3月龄)雌性妊娠(妊娠18—22d)和非妊娠SD大鼠各10只,分别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经腹主动脉抽血用于测血,气分配系数,放血处死后,分别取心、肝、肾及脑组织并制成匀浆,采用注射器顶空二次平衡法经气相色谱仪测定七氟醚、异氟醚和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及组织,气分配系数。结果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和脑,气分配系数降低(P〈0.05),七氟醚、异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肝,气分配系数、肾,气分配系数、心,气分配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降低大鼠氟烷的血,气配系数和脑,气分配系数,但不影响七氟醚和异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和组织,气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40.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58岁,农民。因乏力、心悸、体重下降2月,反复发作性出汗、手抖伴意识丧失1月于2003年5月收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因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多食易饥,伴体重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正常.血清FT4.FT3升高,TSH降低,诊断为Graves’病,给予甲巯咪唑(他巴唑)30mg/d治疗,4周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人院前1月.患者在劳动中(下午5时左右)突感心悸、手抖、大汗淋漓、视物模糊.继而意识丧失。约2h后患者神志自行恢复.无偏瘫及失语等。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约2~3d发作一次.发作时间多在餐后3~5h,但清晨空腹时从未有过类似发作。近1周发作频率增加,每天发作1~2次,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不嗜烟酒.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