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作为体内主要的蛋白激酶之一,广泛地参与了生长发育、凋亡衰老和肿瘤形成等重大生命过程.GSK-3β-Ser9和GSK-3α-Ser2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是机体对GSK-3活性调控的关键过程,GSK-3参与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修饰、β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和神经元凋亡等过程,因此对GSK-3活性调控的研究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sigmaB、prfA基因与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孔板技术,体外建立LM野生菌株EGD、ΔsigmaB、ΔprfA及无害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生物被膜模型,经1%结晶紫溶液染色,间接反映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并用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4种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①利用结晶紫染色与倒置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上述4种菌株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的比较;②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在595nm波长下,EGD光吸收值最高,ΔsigmaB与ΔprfA菌株次之,无害李斯特菌最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EGD与ΔsigmaB、ΔprfA菌株差异不显著(P>0.05),EGD与无害李斯特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③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GD能形成致密的链网状膜结构,交联度较高;ΔsigmaB、ΔprfA形成的链网状膜结构相对比较疏松,交联度稍低;无害李斯特菌几乎没有成型的链网状膜结构形成.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LM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调控因子sigma B(σB)、prfA的作用有关,并且LM与无害李斯特菌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暗示着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LM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33.
彭晓辉 《中国性科学》2013,(11):I0001-I0001
近年来,就中国的生育政策方向,何去何从?多学科的众学者多有阐述,有长期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的学者易富贤先生来信,询问我对现行人口的政策观点。具体谈一点自己感性认识,作为现行阶段个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总结,也是一个“有问必答”的尊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为探讨WO3纳米方块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5、10、20、40、80、160 mg/kg的WO3纳米方块染毒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染毒7d后测定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活性氧(ROS)、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随着WO3纳米方块染毒剂量的升高,肝脏和肾脏组织的ROS和MDA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GSH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20 mg/kg时肝脏组织ROS含量和剂量≥10 mg/kg时肾脏组织ROS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20 mg/kg时,肝脏和肾脏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40 mg/kg时肝脏组织GSH含量和剂量≥20 mg/kg时肾脏组织GSH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WO3纳米方块能够对小鼠肝脏和肾脏造成急性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体细胞染色体端粒的损伤.方法 对昆明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甲醛(10、20、40 mg/kg)连续7d,通过PCR方法检测小鼠血细胞、肝细胞、肾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的相对长度(OD26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kg组小鼠的血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甲醛染毒剂量的升高呈缩短趋势.结论 甲醛暴露能破坏小鼠染色体端粒的稳定.  相似文献   
36.
初论人的性需要多相系统层次结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周冠生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所创立的"需要的系统观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说",阐述了人的性需要也是这个需要系统中的子系统和也是现实需要的内容之一的论点,构建出入的性需要多相系统层次结构说.同时,还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比较了邓明昱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所提出的性需要层次结构和笔者提出的未婚者性需要层次结构,并指出这种性需要层次结构是构建人的性需要多相系统层次结构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37.
1 组蛋白甲基化的生物学意义 真核细胞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核心由组蛋白H2A、H2B、H3、H4各2个分子形成的八聚体,和在八聚体上缠绕1.75圈的146bpDNA所组成。每个核心组蛋白都有两个结构域:组蛋白的折叠结构域和氨基末端结构域。氨基末端结构域像一条“尾巴”,位于核小体核心结构以外,可与其他调节蛋白和DNA发生作用。核心组蛋白的尾部通常有多个“信号位点”,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等与这些位点结合而发挥作用。比如,组蛋白H3中的第4位赖氨酸(表示为H3-K4,下同)和组蛋白H3中的第2位精氨酸(H3-R2,下同)常常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38.
<正>2018年9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临床急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豁免注册临床试验,批准依库珠单抗注射液(Eculizumab Injection)进口注册申请,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 HU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属于全球罕见疾病。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将PNH和aHUS列  相似文献   
39.
护士职业承诺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的职业承诺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3所医院的426名护士进行职业承诺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职业承诺对员工的心理行为有影响,表现为对职业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离开单位和离开现职业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0.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浓度为20、40、60、80、100及120 mg·L-1的苄嘧磺隆作为6个染毒组,同时设置0 mg·L-1为对照组.通过统计累积死亡率、孵化率、发育畸形及丙二醛(MDA)含量等评价指标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