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64篇
口腔科学   844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1407篇
预防医学   89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99篇
  4篇
中国医学   625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精液分析是评估男子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男科疾病诊断以及疗效观察的试验依据。精液常规分析易受采集方式、射精频度、温度、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主观判断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发生偏差,所以精液的采集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校新生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新入学接受采血化验的本科生2 5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250名,对照组按静脉采血常规操作,观察组在执行采血常规操作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紧张恐惧、疼痛、晕针、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紧张恐惧、疼痛、晕针、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25.5%、23.4%、0.6%、1.7%,观察组分别为4.1%、5.8%、0、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新生静脉采血中实施预见性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操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正畸热激活弓丝能够产生比超弹弓丝更轻、更符合生物学的力量.从而能够降低正畸初次就诊所产生的疼痛感。然而.该说法的证据却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即比较使用热激活弓丝(HANT)和超弹弓丝(SE)作为正畸初始弓丝就位后患者的疼痛感的差别。方法和材料:共纳入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11~26岁)。上颌或下颌粘接金属托槽.随机使用0.016英寸热激活弓丝和0016英寸超弹弓丝,橡皮圈结扎入槽。要求患者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7d内不同时刻(8:00.12:00.16:00,2000.2400)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结果均显示疼痛程度最重的为第2天,疼痛程度最轻的为第7天:热激活弓丝组第2.3,4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超弹弓丝组(P〈0.005)。针对服用止痛药、体育锻炼、合并其他来源的疼痛和伴随压力性事件等情况做出调整后.结果仍然相同。超弹弓丝组在第3天服用止痛药的频率明显高于热激活组(P〈0.05)。不同时间点间疼痛感未发现明显差异,牙列拥挤与疼痛程度未发现相关性.上下颔的疼痛感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热激活弓丝能够降低正畸初诊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密胺材质人工牙建立具有完整牙本质肩领的铸造桩核冠修复上颌中切牙的模拟力学模型,并初步用于研究加载位置与角度对修复后患牙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胺材料人工牙经机械加工制备48个拟铸造桩核冠修复的上颌中切牙预备体试件,用随机数法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组:加载力方向与牙长轴的夹角为45°,B组:加载力方向与牙长轴的夹角为60°,每组再随机分为1、2、3三个亚组,每亚组8个试件,加载位置分别位于舌面切缘下3mm、5mm、7mm.所有试件行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用特制夹具固定于万能材料试验机加载平台上,以1mm/min的速率静态加载至试件发生破坏,并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和折裂方式.结果:6组样本的折裂载荷如下:A1组754.82±94.75N,B1组556.12±35.90N,A2组1228.56±162.11N,B2组817.11±135.81N,A3组1682.34±251.96N,B3组1097.00±156.89N,加载位置和加载角度均会显著影响试件的折裂载荷,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P<0.05).所有试件均表现为低于树脂包埋平面的不可修复性折裂,各组试件之间的折裂方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牙本质肩领充足的条件下,加载位置和加载角度会对铸造桩核冠修复上中切牙的抗折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应用RFPT5-14工作尖的Er, Cr: YSGG激光照射对牙周炎患牙及健康牙根面微观结构改变以及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颗因牙周炎拔除的患牙,用超声刮治器去除根面牙石,另选取8颗因正畸减数或阻生智齿拔除的健康牙,将每颗牙根面分为4个区域,对应为1~4组,分别进行如下4种处理:(1)不处理;(2)Gracey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30 s;(3)低功率激光照射30 s;(4)高功率激光照射30 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结构,通过三维光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手工根面平整组的表面可见玷污层覆盖;激光照射组表面较清洁,可见消融样改变;高功率激光组可见局部有牙本质小管暴露。牙周炎患牙第1组的Ra值为(237.4±20.0) nm,第2~4组的Ra值分别为(135.7±11.9) nm(P=0.01)、(463.6±49.3) nm(P<0.001)和(486.0±59.0) nm(P<0.001)。健康牙第1组的Ra值为(191.4±44.5)nm,第2~4组的Ra值分别为(131.6±21.5) nm(P=0.482)、(463.7±34.6) nm(P<0.001)和(470.3±121.3) nm(P<0.001)。结论:应用RFPT5-14工作尖的Er, Cr: YSGG激光照射可造成牙周炎表面的病变牙骨质及健康牙表面的健康牙骨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可以有效减少根面玷污层,并可见有消融样改变。Er, Cr: YSGG激光照射可以增加根面粗糙度,还需进一步实验来评价激光照射后根面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6.
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根据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计算了最终需求各项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诱发依存度;根据同比例增长的偏离DPG( Deviation from Proportional Growth)要因分析方法,从各产业和分解最终需求各项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7 - 2007年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中1997 -2002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政府消费的增长;2002- 2007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出口;但居民消费的持续下降提示政府在加强内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7.
儿童口腔科非合作患儿的治疗工作中患儿的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我科平均每天就诊患儿有300人左右,其中,近50%为4岁及以下的患儿,这些患儿因年龄小,配合程度低,使口腔诊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改进后儿童口腔科临床治疗中各种药物镇静技术和全身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家长对于镇静全麻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价格、病情、等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家长仍然选择固定网束缚下完成口腔治疗的方法.非合作患儿固定网仍是门诊工作中主要使用的辅助治疗的工具.我科1990年研究制作了第一个非合作息儿固定网[1],对保证儿童口腔科非合作息儿治疗的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20余年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固定网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临床的需要,现将改进的重点和使用中的安全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109.
盆腔感染是计划生育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与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有关。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与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宫颈黏液栓的破坏、阴道及宫颈的微生物有关。阴道腔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宿主和菌群间及菌群与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局部免疫有关。阴道腔内的任何微生物均可成为盆腔感染的病原体,为减少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进入上生殖道的机会,手术前要进行各种阴道炎的检查,手术开始前进行严格的外阴及阴道消毒,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为最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可以实现阴道炎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与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0.
根管治疗后出现根尖周病变或原有根尖周病变持续存在,在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根管治疗失败。对于这类根管治疗后病变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诊断,确定病因,方能为再治疗时机和方法的决策提供依据。临床上,根管治疗失败多与前次根管治疗的质量、患牙病变的性质及患牙存在伴发病变有关。本文将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为临床医生处理根管治疗后病变提供诊断思路和再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