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对2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IIb/III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IIb/III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1)。结论: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IIb/IIIa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病原学检测采用API鉴定系统或自动化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微量肉汤稀释法,所有资料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6所医院59个ICU的住院患者32 077例,总住院日数276 909d,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683例,CRAB千日医院感染率2.47‰;CRAB医院感染以东北地区最高,综合ICU最常见;CRAB医院感染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占77.75%,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36%。结论我国医院ICU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应根据CRAB医院感染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Ⅵ)多克隆抗体,用于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并观察健康人血小板表面GPⅥ表达情况.方法:以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运用该抗体结合FCM检测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结果: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BJ010经免疫沉淀技术、ELISA双抗夹心法证实能与血小板裂解液中变性及天然血小板膜GPⅥ结合;经FCM检测证实可识别血小板膜GPⅥ.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的平均几何荧光强度的中位数为57.7(28.8~98.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5倍,性别间表达无差异.该法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和8.8%.结论:成功制备获得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BJ010,并建立了FCM检测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84.
朱立华 《当代医学》2001,7(10):43-48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10年来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发展和现状,在当今的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腹腔镜已成为有吸引力的替代开放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丰富,医院感染愈来愈多地受到临床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下面就有关问题作一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86.
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慢性肾病(CKD)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迅速增长趋势。实验室检查是早期发现CKD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延缓肾病向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充分认识CKD的基础上,应正确开展其检测工作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DxH800血细胞分析仪中白细胞群落(CPD)参数用于预测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109例,调取从移植当天到粒系植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500个/μl)期间每天的血细胞计数(CBC)结果,分析其CPD参数,找到与植活相关的参数并确定临界值.结果 具有预测意义的参数是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其临界值分别为≥180 fl和≥190 fl,分别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提前预测(2.2±1.3)d和(2.3±1.7)d.结论 通过分析DxH800血细胞分析仪的CPD参数,大约可以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提前2d预测粒系植活.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出情况,评估不同方法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dsDNA抗体的性能。方法使用ELISA法(ELISA1、ELISA2)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同时检测300例SLE和495例非SLE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以及3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sDNA抗体,分析单独和联合使用不同方法检测d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效能。结果 ELISA1、ELISA2和IIF在SLE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3%、35.3%和38.0%,在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最高检出率为1.2%,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最高为0.3%。在SLE人群,3种方法中ELISA1和ELISA2法,ELISA1和IIF法,以及ELISA2和IIF法联合Kappa值分别为0.672、0.398和0.512(P0.05)。而只有ELISA1和ELISA2间的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ELISA1、ELISA2和IIF法检测dsDNA抗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672和0.687;ELISA1和IIF法的联合检出率最高为54.7%,AUC为0.764;3种方法同时检测,任何1种方法阳性即判断为阳性时,检出率为57.7%,AUC为0.781。结论联合使用ELISA法和IIF法,可以明显提升dsDNA抗体在SLE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两种抗dsDNA抗体检测方法检出能力差异的原因。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同时测定300例SLE患者(SLE组)和495例非SLE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SLE疾病组),以及30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然后进一步测定ELISA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抗dsDNA抗体亲和力指数。结果 (1)SLE组抗dsDNA抗体水平[285.8(164.5~463.3)IU/mL]明显高于非SLE疾病组[172.9(135.3~200.1)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SLE组抗体亲和力指数[32.3(19.2~50.7)]与非SLE疾病组[15.5(9.5~4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SLE组抗dsDNA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指数分别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02)。(2)ELISA和IIF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其抗dsDNA抗体水平和亲和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单独ELISA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水平及抗体亲和力指数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表明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抗体亲和力可能影响疾病进程,可作为病程监测的指标。IIF相对于ELISA,更倾向于检测出相对较高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  相似文献   
90.
高银杰  董宁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521-10524
目的:就CD4+辅助性T细胞(Th)及其细胞因子与移植免疫状态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及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1970-01/2008-12,万方医学网1998-01/2008-12,中国医院知识仓库1998-01/2008-12。英文检索词为“liver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immune tolerance,T helper lymphocytes, Th1 cells, Th2 cells”;中文检索词为“肝移植,排斥反应,免疫耐受,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资料选择:纳入描述肝移植后免疫状态及辅助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的文献,排除综述文献及重复研究类文章。 结局评价指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相关文献查找全文,纳入36篇。其中有关辅助性T细胞及移植后免疫状态研究背景的文献3篇,有关T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文献22篇,有关T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移植免疫关系的文献11篇。 结果:Th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调节性细胞,具有辅助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功能,T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肝移植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Th1/Th2的平衡与肝移植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Th1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致肝脏排斥反应,当Th1/Th2向Th2偏移,易发生免疫耐受反应。 结论:迄今为止,Th1/Th2转换与移植免疫关系的研究只停留在实验水平,如何将其学说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检测和调整细胞因子等方法来确定机体的免疫状态,调节Th1/Th2的分化,从而诱导宿主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应该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