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66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2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070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中药壁虎经蝉拟青霉发酵后菌质粗提物中蛋白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用冻融、超声、Tris-HCl提取壁虎和壁虎/蝉拟青霉菌质抗肿瘤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浓度检测、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壁虎发酵前后蛋白含量与分子量的变化;MTT检测壁虎发酵前后抗HepG2肿瘤细胞活性的变化及不同提取方式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壁虎发酵后菌质3种提取方式所得蛋白质含量均减少约30%,分子量10 kDa的蛋白电泳条带均消失;体外抗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且超声提取物诱导HepG2肿瘤细胞凋亡的IC_(50)值为10.769 mg·mL~(-1),比发酵前降低了约50%。结论:蝉拟青霉的生长代谢分解了壁虎中的部分蛋白,且壁虎经蝉拟青霉发酵后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测定姜黄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为建立姜黄药材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27批姜黄样品中Cu、As、Cd、Pb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姜黄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姜黄样品中Cu、As、Cd、Pb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 62~9. 34μg/g,0. 03~0. 60μg/g,0. 01~5. 39μg/g,0. 106~2. 04μg/g。4种重金属中仅镉元素超标,超标率为40. 7%。结论:姜黄中重金属镉超标情况严重,部分姜黄药材镉元素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建议建立姜黄重金属限量标准,为姜黄的规范种植与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去甲斑螯素(NCTD)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的早期事件,分析NCTD作用早期Hep G2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变化规律及NCTD对NF-E2相关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NCTD30,60和120μmol·L~(-1)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 G2细胞3,6,12,24,48和72 h,MTT法检测NCTD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NCTD60μmol·L~(-1)作用细胞12,24和48 h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CFH-DA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NCTD 30,60和120μmol·L~(-1)作用于3,6和12 h对Hep G2细胞内ROS的影响;荧光素酶法测定NCTD同时转染ARE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ep G2C8细胞的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 30,60和120μmol·L~(-1)作用3和6 h对Hep G2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而作用24,48和72 h对Hep G2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P<0.01);NCTD 60μmol·L~(-1)作用12 h后可诱导Hep G2细胞发生凋亡及G2/M期阻滞,12,24和48 h凋亡细胞比例分别由12 h细胞对照组(4.00±1.98)%增加到(12.10±1.70)%,24 h对照组(4.05±0.21)%增加到(31.80±6.50)%,48 h对照组(3.90±0.85)%增加到(33.30±1.41)%;12,24和48 h G2/M期细胞比例分别由12 h对照组的(16.51±1.58)%增加到(40.89±0.18)%,24 h对照组的(16.99±1.32)%增加到(55.29±3.99)%,48 h对照组的(14.45±0.59)%增加到(50.66±5.88)%,相应各时相NCTD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NCTD 30,60和120μmol·L~(-1)作用Hep G2细胞3,6和12 h,ROS无明显变化,作用Hep G2C8细胞6和12 h可明显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O-1和NQO1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NCTD作用Hep G2细胞早期可明显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ROS激活可能不是NCTD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以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探讨辅助降糖片的体外降糖效果及胰岛素传导关键信号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丙酮酸脱氢激酶-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DK1)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CCK-8法检测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其可作用于HepG2细胞的的浓度,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刺激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辅助降糖片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辅助降糖片浓度高于300μg/mL时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00、150与模型组相比葡萄糖消耗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DK1、Ins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DK1、InsR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天然冰片、艾片及合成冰片对模型药物经皮渗透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不同基源冰片对天麻素、欧前胡素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利用HPLC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天麻素、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三种基源冰片对天麻素、欧前胡素均具有明显的促透作用,且促透效果存在差异;对于天麻素,其促透效果大小顺序为:艾片合成冰片天然冰片;对于欧前胡素,其促透效果大小顺序为: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艾片;三种冰片对天麻素的促透效率均显著高于对欧前胡素的促透效率。结论三种基源冰片对同一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构型冰片对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立体选择性;三种基源冰片促透不同药物时,扰乱脂质有序排列、抽提脂质的能力存在明显不同;与亲脂性药物相比,冰片对亲水性药物的经皮渗透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6.
汉唐时期虽未有关于中药归经理论的明确记载,但实为归经理论产生的学术渊源。《内经》确定了五味、疾病等与五脏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归纳了中药对机体脏腑的趋向性作用,唐代已有药物对脏腑经脉概括性治疗作用的描述。宋金元时期中药归经作为一门单独的药性理论已渐成体系。北宋后期医家结合五味理论等对药性理论进行阐述和发挥,金元易水学派用药重视分析脏腑病因病机,将中药归经进行具体化、系统化的归纳,使之由用药经验上升为单独的药性理论。明清时期中药归经理论渐趋成熟完善,出现药物归三焦、走卫气营血、入络和入奇经等思想。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辨证理论的盛行,及药性理论的发展程度等均对中药归经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中南药学》2017,(2):166-169
目的建立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进一步阐明苦杏仁炮制原理及储藏养护条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为底物,考察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 H=5.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反应温度50℃,底物浓度50 mmol·L~(-1),反应时间30 min,于400 nm波长条件下检测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确定了测定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苦杏仁"杀酶保苷"炮制原理、储藏养护条件及储藏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2017年第6期)、CNKI、VIP和Wan Fang Data,查找有关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与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6月。由两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患者9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面的有效性与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相当,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所导致恶心、呕吐、肌肉、四肢痛、周围神经炎以及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结论: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型紫杉醇疗效相当,但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并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考察芫花主要黄酮成分芫花素和芹菜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itrophenol,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胆红素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及UPLC-MS/MS测定底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对UGTs,在大鼠肝微粒体、小鼠肝微粒体以及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芫花素和芹菜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UTGs活性;抑制强弱顺序:在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芫花素>芹菜素;在小鼠肝微粒体以及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芹菜素>芫花素。对UGT1A1,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芫花素和芹菜素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强弱顺序:芹菜素(IC50=12.40 μmol·L-1)>芫花素(IC50=23.21 μmol·L-1)。结论 芫花素和芹菜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芫花素及芹菜素可能存在基于UGT酶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考察白芍、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中的成分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结合HPLC指纹图谱定性、定量考察肠渗透前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白芍桂枝不同配比的相互影响。结果 桂枝各成分大多吸收良好(Papp>1×10-5 cm·s-1),组分间渗透前后的相对比例基本未变;白芍中以芍药苷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吸收较好(Papp>1×10-6 cm·s-1),但成分随保留时间延长渗透变差;配伍前后二者各成分的渗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除白芍部分亲脂性成分外,桂枝与白芍中大多成分肠道吸收较好,二者配伍对各成分的吸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