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通过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4名在岗护士两种心态下(正常心态与有社会因素影响)对病人手、足部位浅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X2检验,各单项比较无差异(p>0.05),终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社会因素对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小支架 (直径 <3mm)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在急诊的情况下 ,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 ,对 4 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 ,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 (n =2 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 (n =18,直径 <3mm)。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心绞痛、再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术和急诊介入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的无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间均无再发AMI、急诊介入治疗、亚急性血栓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大支架组有 1例在犯罪血管支架植入后 2h发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经电转复后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2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在介入治疗血管再通后仍不能控制病情 ,分别在术后 3h和 5h死亡。 1例急诊术后 1h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 ,以上 4例均为 3支病变。小支架组仅在 1例术后拔鞘管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心绞痛 ,经药物治疗缓解。结论 与大支架组相比并未见到小支架植入后增加了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均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93.
静脉取血后采用棉球按压止血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静脉采血后 ,穿刺局部皮下淤血。分析皮下淤血原因 ,我们发现除病人疾病本身所致、按压方法不当及护士操作失误等原因外 ,与按压使用棉棒有关。我们对 462例次病人采用棉球按压后皮下淤血明显减少。分析其原因 ,我们认为静脉采血进针方法有直刺和斜刺血管 ,这就可能导致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进针点不一致。使用棉棒按压 ,由于棉棒体积小 ,按压范围有限 ,按压住皮肤处的针眼不能同时按压血管进针点 ,造成血液从血管进针点处渗出 ,发生皮下淤血 ;而棉球克服了棉棒的缺点 ,它体积大 ,按压范围广 ,并且柔软舒适 ,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4.
对30例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病人实施了周密的护理:介绍该项检查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护理配合。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观察多巴酚丁胺的副作用。重点阐述心理护理,试验中密切监护心率、心律和血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5.
赛必欣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必欣 (头孢哌酮钠 )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效头孢类抗生素。在 1997年版的 176种静脉注射药物的理化变化表中 ,该药和盐酸川芎嗪并无配伍禁忌。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赛必欣与盐酸川芎嗪配伍用时出现了白色沉淀 ,为慎重起见 ,我们进行了以下观察。1 材 料赛必欣粉针剂 :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每只 1g ,批号 :990 812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 ,每支40mg ,批号 :0 0 0 5 0 2 2 2 2 70 ;0 .9%生理盐酸 :北京双鹤制药厂生产 ,批号 :0 0 10 2 0 2 3。2 方法与结果将赛必欣粉针剂 1g溶解于 10ml生理盐水中 ,与 40mg盐酸川…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和“愿意决策分级护理”观点的认同情况。[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和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302名.应用“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的认同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69.9%的护士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其中北京市73.2%.山西省67.1%,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时间及有无职务的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5%的护士愿意决策分级护理,其中北京市84.1%.山西省79.3%,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时间护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职务护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多数护士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也愿意决策分级护理,但是需要培训。  相似文献   
97.
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栾湘宁,陈琦,王洪波,王国卿1995年8月24日至9月13日,我院4个科室连续发生了10起输液发热反应(下称输液反应)。有4起残液中分离出细菌,1例病人发生了休克。所用液体均为医院制剂室配制的5%葡萄糖溶液和10...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对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66名到我科就诊的妊娠期妇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知信行”护理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进行孕期口腔疾病发生率、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行为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口腔疾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就诊前后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就诊后口腔保健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就诊后口腔保健行为改善显著(P<0.01),可以认为我们的干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结论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妊娠期妇女能够获取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从而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最终用实际行动提高自身口腔保健能力,这将对孕妇和下一代的口腔及全身健康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大肠癌(CRC)中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β-连接素(β-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CRC肿瘤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标本中E-cad,β-cat和MMP-7的表达水平,分析E-cad,β-cat和MMP-7在二者中表达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E-cad、正常β-cat、异常β-cat和MMP-7在CR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4/60),66.7%(40/60),63.3%(38/60)和73.3%(44/60).E-cad,β-cat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分化类型均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转移与否密切相关.E-cad和β-cat正常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359,P=0.005).β-cat正常表达和β-cat异常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324,P=0.012).β-cat异常表达和MMP-7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87,P=0.000).结论E-cad,β-cat和MMP-7的表达与CRC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CRC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0.
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及进行内镜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07-01/2009-07-01在我院做胃镜检查的老年人25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发现的常见类型胃息肉进行内镜下观察,大部分予以内镜下切除, 标本送病理检查.对其中27例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6-30 mo.结果:发现常见类型胃息肉患者120例,检出率为4.77%.59.17%的胃息肉患者年龄60-69岁,52.50%为山田Ⅱ型,57.50%为≤0.5 cm.单发息肉82例(68.33%),多发息肉38例(31.67%);单发息肉较多见于胃窦部26例(21.67%),其次为胃底部22例(18.33%)及胃体部21例(17.50%).对115例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炎性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占63.33%、25.00%、7.50%.118例给予内镜下治疗.27例有随访资料,7例复发,其中5例为多发息肉,6例为炎性增生性息肉.结论:老年人有较高的胃息肉检出率,病理上炎性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较常见,胃息肉单发多见,多位于胃窦、胃底、胃体部,多发息肉治疗后可能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