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抑癌因子miRNA-7(miR-7)在肿瘤组织发生中表达下降,但机制未明。最近发现环状RNA-7(ciRS-7)具有miR-7海绵样吸附作用,从而抑制miR-7的功能,该发现为探索miR-7在肿瘤中表达降低的原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认为ciRS-7/miR-7轴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同时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笔者就ciRS-7/miR-7轴调控肿瘤生长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光秀 《河北医学》2010,16(3):351-35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血压、呼吸、心率和检查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完成检查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地完成检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5-ASA和VSL#3对SW480细胞TLR4-NF-KB信号途径关键位点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W480细胞分为5组,4组以脂多糖(LPS)50ng/ml刺激24h,另一组仅加入无LPS的RMPI1640为对照组。刺激后,3组分别以罗格列酮(10μmol/L)、5-ASA(1mg/m1)和VSL#3(0.0lg/m1)干预2h。收集各组上清液,用WB法检测各组TLR4、NF-KB、PPARy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测量IL-8生成量。结果VSL#3明显减少11LR4表达,促进PPARy表达,抑制NF-KB活化;罗格列酮、5-ASA明显促进PPARy表达,阻止NF-KB活化,对TLR4基本无影响。LPS组IL-8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罗格列酮、5-ASA、VSL#3干预可明显降低IL-8生成量。结论TLR4-NF-KB信号途径是重要的信号通路,PPARy对这条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VSL#3通过同时降低,rLR4表达和增加PPAR7的表达,抑制NF-KB的活性,抑制这条信号通路,最终缓解炎症。罗格列酮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PPARy表达和促进其活性实现。PPAR1是5-AsA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纤维化酶谱(β-NAG、BDGP、AST、MAO、ALD)活性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提供新的简便的血清参考标志物。方法:用CCl4皮下注射法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血清肝纤维化酶谱活性变化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β-NAG、BDGP、AST、MAO、ALD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β-NAG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4%、80.0%,BDGP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7.1%、70.0%;AST、MAO、ALD阳性率分别为93.3%、83.3、66.7%,联合检测5种血清酶阳性率可达到92.3%。结论: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β-NAG、BDGP、AST、MAO、ALD活性明显增加,其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确诊10年以内的肝硬化患者,50%以上的可能发生腹水,又有约50%的患者在出现腹水后2年内死亡.对肝硬化腹水的处理是肝硬化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肝硬化腹水治疗的目标是调节肝硬化患者水钠平衡,纠正循环功能紊乱.本文就近年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复方红景天干预肝纤维化大鼠胶原代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及坏死基础上并发的肝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假小叶形成,最终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研究表明,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后,10年内腹水发生率大于50%〔1〕,出现腹水的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HRS)、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电解质紊乱的几率大大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50%。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腹水的规范化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NS TNF-α,化学法检测SOD,根据HOMA-IR=[FBG(mmol/l)×FIN(mIU/l)]/22.5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1〕。结果:(1)NASH组INS浓度(24.810±9.017)mIU/l及IRI(6.733±2.501)显著高于NC组(15.460±6.012)mIU/l,(4.131±2.158)(P<0.05),NASFL组INS浓度(21.180±11.610)mIU/l及IRI(6.462±2.872)显著高于NC组(P<0.05),NASH组INS浓度及IRI与NASF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NASH组TNF-α浓度(0.322±0.165)ng/ml显著高于NC组(0.254±0.093)ng/ml(P<0.05),NASFL组与NC组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ASH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NASFL组(0.271±0.098)ng/ml(P<0.05)。(3)NC组SOD浓度(112.200±7.978)U/ml显著高于NASH组(72.540±1.325)U/ml(P<0.05),NASFL组SOD浓度(109.900±8.903)U/ml显著高于NASH组(P<0.05),NASFL组与NC组SOD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NS、TNF-α、SOD对NAFLD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