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尤其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在1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FI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红霉素大剂量组(第8~10日龄起口服红霉素 12.5 mg/kg,q8 h,疗程7~10 d)、红霉素小剂量组(口服红霉素5 mg/kg,给药方法同上)、对照组(完全不用胃肠动力调节药物)。比较各项喂养相关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等,并评估药物副作用。 【结果】 入组极低体重儿46例,大剂量组11例,小剂量组22例,对照组13例。两治疗组肠内热卡达基础热卡的日龄及体重开始增长时肠内热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大剂量组体重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所有治疗组患儿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红霉素副作用。 【结论】 本研究中选取的两种剂量红霉素口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大剂量略优于小剂量。所采用的红霉素治疗方案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因素并为避免非必要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9年8月份至2019年12月份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337例危重症患儿ISIs进行调查、统计、记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危重症新生儿ISIs的发生率为9.5%;主要原因包括医用粘胶、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尿布皮炎、药物外渗等,可能与肤温探头的使用、PICC置管、气管插管以及住院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NICU重症患儿发生ISIs与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