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踝肱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收治的1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老年非糖尿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超声参数、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及踝肱指数,分析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联合踝肱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阻力指数、内中膜厚度、下肢动脉内径、斑块形成率、狭窄或闭塞率、TC水平、TG水平及踝肱指数异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期流速峰值、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根据是否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n=80)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n=60)。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阻力指数、内中膜厚度、下肢动脉内径、斑块形成率、狭窄或闭塞率、TC水平、TG水平及踝肱指数异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该院诊疗的102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0~78岁,术前1周均行胃肠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观察不同检查方法术前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以术后病理T分期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胃肠超声造影、超声内镜和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0.59%,超声内镜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53%,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29%。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胃肠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P < 0.05);对于T1期和T2期老年胃癌患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超声内镜,高于胃肠超声造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T3期老年胃癌患者,胃肠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相当,略低于联合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T4期老年胃癌患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胃肠超声造影(P > 0.05),而明显高于超声内镜(P < 0.05)。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能明显提高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对于T1期和T2期老年胃癌患者,可优先选择超声内镜;对于T3期和T4期老年胃癌患者,可选择联合检查,以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流限制训练,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量表比较两组干预4周和8周后的康复效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流限制训练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对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42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梗死组37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7.09%。对照组10例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表面多呈不规则型。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22±0.31)mm、(0.68±0.1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便有效方法,对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DSA造影证实的45例脑动脉正常老年人和45例脑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肠系膜上动脉与脑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脑动脉狭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结果脑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较脑动脉正常者明显减小,最大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大(P均<0.001),两者阻力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脑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脑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越严重,应重视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并发肠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