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周立恒  张丽群  李阳 《安徽医药》2017,38(7):920-922
目的 探讨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有焦虑症状(≥ 50分)71例(88.75%),其中轻度焦虑41例(51.25%)、中度焦虑26例(32.50%)、重度焦虑4例(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况、学历、工作状况、性格以及经济能力等之间焦虑状况存在差异(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态、学历、工作状况、月收入、性格等为面神经炎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对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调查显示,担忧面部无法恢复正常、担忧容貌受到歧视、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社交活动受限、担心治疗费用以及担心药物副作用等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 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发生率较高,导致焦虑原因多样,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时,尼莫地平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营养以及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微量泵入尼莫地平,剂量1 mg/h,连续使用14 d后更换为以3次/d为频率的30 mg尼莫地平片剂。治疗后首日、第3日、第7日及第14日,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等情况,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预后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所得之预后结果均好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右上肢肿胀半个月"于2009年7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22日出现右上肢肿胀,当时于外院行右肩关节平片示右肱骨头缺,SPECT检查提示右肱骨上段骨肿瘤可能,在外院拟"肿瘤合并右肩关节积液"予抗炎治疗无好转,就诊我院.  相似文献   
4.
由于核磁共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延髓病变的诊断更加明确,延髓梗死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延髓梗死综合症,但仅表现为呼吸停止的报道罕见,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59岁,于入院前2 d出现轻微头晕、头痛,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明显好转,于入院当日上午8点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继之呼吸停止,即入本院急诊科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维持呼吸,于当日晚上8点拟脑干梗死转入神经内科病房,给予甘露醇、丹参、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继续应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病程中无发热,无呕吐,无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3岁。因反复肢体抽搐2 h入院。发病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四肢抽搐2次,伴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巩膜上翻,大小便失禁,肢体抽搐持续约5min后缓解,缓解后意识模糊,恶心、呕吐,既往有“癫痫”病史20年,数年发作一次,未正规诊治。十几岁以前起有反复鼻出血史。查体:神清,生命体征正常,鼻腔粘膜、舌头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点。心肺听诊未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胸片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MRI平扫示(图1,2):右侧额叶颞叶见多个斑点状等、稍短T1长T2不均匀信号,FLAIR为高信号,周围有片状短T2低FLAIR信号围绕。 SWI示双侧脑实质广泛多个圆点状低信号影,大小不一。诊断:脑实质弥漫性缺血表现,考虑广泛性毛细血管扩张,伴有右侧额叶及颞叶出血灶,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着。脑MRA(图3)示:右侧椎动脉V5段及基底动脉上段节段性狭窄,多发节段性脑血管不规则狭窄。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ehemic attacks,TIA)是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TIA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主要有微栓子学说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等[2]。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是目前较常见的TIA治疗和二级预防类药物,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差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发生率多在40%~50%,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卒中后病程、患者的个性、社会、家庭等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目前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对脑卒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发生率多在40%—50%,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卒中后病程、患的个性、社会、家庭等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目前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对脑卒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立恒  张丽群  李阳 《安徽医学》2017,38(7):920-922
目的 探讨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有焦虑症状(≥50分)71例(88.75%),其中轻度焦虑41例(51.25%)、中度焦虑26例(32.50%)、重度焦虑4例(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况、学历、工作状况、性格以及经济能力等之间焦虑状况存在差异(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态、学历、工作状况、月收入、性格等为面神经炎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对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调查显示,担忧面部无法恢复正常、担忧容貌受到歧视、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社交活动受限、担心治疗费用以及担心药物副作用等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 面神经炎患者的焦虑状况发生率较高,导致焦虑原因多样,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