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钛基种植体表面抗菌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金属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高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被广泛用于临床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然而细菌容易聚集和黏附其表面,且钛金属自身不具有抗菌性能,是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钛表面抗菌改性可改变种植体表面的理化性能,抑制致病菌的黏附和聚集,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率。钛种植体表面改性主要是将抗菌剂或有抗菌性能的物质通过羟磷灰石涂层、二氧化钛纳米管和脱乙酰壳多糖等具有一定抗菌性能的载体对钛金属基体进行表面修饰,从而赋予钛金属不同程度的抗菌性能。本文就基体、载体和抗菌剂三方面的钛基种植体表面改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章润贞  夏荣 《安徽医药》2019,40(2):126-128
目的 比较热牙胶充填系统2种根管充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因牙髓病、根尖周病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83例,共83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患者,42颗患牙(119个根管),对照组41例患者,41颗患牙(111个根管)。试验组患者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冷牙胶侧方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法。比较2组患者充填方法在临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率(携热器带出牙胶尖、根管内气泡)、根充恰填率以及1年后临床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携热器向上拔出时牙胶尖带出根管数6根,对照组43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内气泡实验组5根,对照组11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管恰填113根,对照组根管恰填74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术后1年复查,试验组患者临床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为85.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根管充填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联合冷牙胶侧方加压法较单纯热牙胶连续波加压法充填根管操作失误少、根尖封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在体外生物学活性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制备光滑组(PT组)、喷砂酸蚀组(SLA组)、亲水组(ModSLA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组(SLM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碱酸热处理组(SLM-T组)5种不同的钛表面,对各组试件表面人类血清白蛋白(HSA)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在各组试件表面接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培养,评价不同钛试件表面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 在5、10、20、40、60 min时,SLM-T组对HSA具有相对良好的吸附特性.第1、3、5天,与其他3组相比,SLM组和SLM-T组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5组试件碱性磷酸酶(AK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SLM-T组有着最为显著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M组与PT组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可望促进骨结合,潜在地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李家爽  张宏波  曹东升  陈增红 《安徽医学》2010,31(10):1192-1193
目的探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在腭裂修复术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于软腭口腔面和鼻腔面各作一方向相反、层次不一的"Z"形黏膜肌瓣交叉移位,以达到肌纤维复位和延长软腭的目的。临床共治疗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其中不完全性腭裂1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8例。结果 2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12个月对21例患者进行回访,无复裂及腭瘘形成,术后语音功能明显改善。其中13例行鼻咽纤维内镜观察,显示腭咽闭合良好。结论腭裂手术中加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可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效果,符合功能性腭裂整复术的原则要求,是较理想的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管,光滑纯钛作为对照组,通过场发射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三维形貌并计算粗糙度。体外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BM-SCs)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钛表面制备出有序的双层蜂窝状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纳米管的表面由钛和氧元素组成,纳米管组粗糙度值大于光滑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管组试件促进了BMSCs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9.
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被运用到临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Branemark 教授[1]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骨结合”概念,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近年来,种植体常用金属钛的表面改性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尽管采用了各种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平均骨结合率只有55%[2],远低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所希望的100%。此外,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愈合速度、远期植入效果也不甚理想。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如骨质缺损量多、骨质疏松、糖尿病、长期吸烟等,种植义齿的修复也存在软组织愈合缓慢、难以形成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种植体周围炎等诸多问题[3]。钛表面纳米化修饰可提高牙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率[4]。常见的种植体表面活化处理多采用减成或加成的方法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微观形貌或生物活性涂层。大颗粒喷砂、阳极氧化、酸蚀处理、钛浆喷涂、微弧氧化、激光熔覆、溶胶凝胶、羟基磷灰石涂层、各类偶联接支蛋白的生物活性涂层、抗菌药物的加载[5]等方法均被运用到种植体表面改性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口内种植技术多元化的尝试。钛表面随时间增加而出现生物活性降低的现象被称为钛生物老化。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二氧化钛(分子式TiO2)表面光催化反应,分解表面有机物,提高材料亲水性。本文就光催化反应用于TiO2纳米管表面活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汪皖  杨文宇  陈志方 《安徽医药》2015,19(12):2401-2402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全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效果,寻找有利于全脱位牙再植后愈合的方法。方法收集了37例全脱位牙病例(57颗)进行观察,实验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脱位牙后进行再植( A组,30颗),对照组未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牙根表面,而仅常规处理后直接再植( B组,27颗),所有再植牙常规复位固定,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A组牙周膜愈合效果为(40.0%),B组为(14.8%),总的成功率A组为93.3%,B组为7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脱位牙再植的成功具有一定促进的作用,但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并需要进一步观察长期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