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功  唐旭炎 《安徽医药》2018,22(8):1544-1547
目的 研究采用光学印模法和普通印模法制作的全瓷嵌体与牙体组织间边缘适合性.方法 取1颗形态正常、无牙体缺损的下颌第二磨牙进行牙体预备,二次印模法取模翻制16个相同大小的超硬石膏模型代型,并将所有代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光学印模组、普通印模组两组,两组分别用光学印模法和普通印模法取模,制作16个氧化锆全瓷嵌体,然后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边缘间隙厚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价嵌体的边缘适合性.结果 光学印模组和普通印模组制作的嵌体水平间隙宽度分别为(46.25±5.04)μm和(77.52±11.71) μm,片切法电镜扫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制作的嵌体边缘测试点均小于120 μm,边缘适合性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8,P=0.000).结论 全瓷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光学印模组明显优于普通印模组,且两种方法制作的嵌体边缘适合性均在临床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3.
全口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是对无牙颌患者进行修复治疗使其行使功能的前提,也是全口义齿设计、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印模准确、基托密合、边缘封闭伸展合适的义齿,在患者进行咀嚼、语言等活动时,也常有义齿滑动、脱落的现象.笔者从排牙入手,减少咀嚼时义齿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其吸附力,以达到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谢小婷  唐旭炎 《安徽医药》2017,21(3):428-429
随着生活质量和审美观念的提高,病人对于前牙区所展现的美学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全冠等其他修复方式,超薄瓷贴面具有不磨牙、强度高、生物相容性优及美观性好等优点,被临床医生和病人广泛接受.但超薄瓷贴面最终的美学修复效果还受病例的选择、牙齿的处理、黏结剂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该研究对超薄贴面的应用现状、材料、黏结、临床操作要点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
牙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处于脱矿和再矿化的动力平衡之中,当环境改变后,平衡被打破,脱矿和再矿化会向某一方向持续进行.脱矿不仅导致牙体形态学发生改变,也是龋病的开端,所以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阻断这一过程,使其平衡向再矿化方向发展.以往以氟化物防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却因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研究显示,牛奶和奶酪等奶制...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上颌前牙区软硬组织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CB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软组织厚度:唇侧测定5个点(距龈缘1、2 mm,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上方1、2 mm);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硬组织厚度:唇侧测定4个点(根尖处、根中处、牙槽嵴顶根方2mm处和1mm处).分析软硬组织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中切牙在5处软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0.84 ±0.18)、(1.18 ±0.21)、(1.44 ±0.20)、(0.62 ±0.14)、(0.74 ±0.17)mm,侧切牙分别为(0.78 ± 0.15)、(1.01 ±0.17)、(1.27 ±0.19)、(0.54 ±0.13)、(0.73 ±0.18)mm,尖牙分别为(0.79 ±0.15)、(1.05 ±0.18)、(1.30 ±0.19)、(0.51 ±0.13)、(0.60 ±0.17)mm.中切牙在4处硬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2.21 ±0.53)、(0.57 ±0.17)、(0.62 ±0.14)、(0.65 ± 0.15)mm,侧切牙分别为(1.36 ±0.74)、(0.41 ±0.16)、(0.58 ±0.18)、(0.65 ±0.19)mm,尖牙分别为(1.40 ±0.61)、(0.44 ±0.15)、(0.70 ±0.21)、(0.75 ±0.21)mm.上颌中切牙唇侧软硬组织厚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上颌尖牙区唇侧相同位点软硬组织厚度呈正相关(r=0.344、0.225,P<0.05).结论 ①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冠根向存在差异;②软硬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③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用NaOH处理钛基材,获得多孔、负电荷的钛表面。然后吸附一层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再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实现肝素-壳聚糖自组装涂层的制备,在钛表面构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趋化诱导界面。界面制备后的钛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壳聚糖、肝素成功整合到钛表面,用ELISA检测SDF-1在不同的时间点释放量,4组样本在4个缓释时间点释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可成功的将SDF-1构建在钛表面,而且SDF-1能够实现缓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包裹Ca2+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仿生生物矿化过程中的基质小泡分泌钙磷离子,为仿生矿化的研究提供一种矿化离子供给的研究手段。方法采用相交融合(IF)法,以相变温度较低(24℃)的二肉豆蔻卵磷脂(DMPC)和相变温度较高的(41℃)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原料,调节两者的质量比为9∶1,使合成的脂质体膜在37℃左右发生相变,致通透性增加,包裹物释放。通过与CaCl2溶液的水合,合成包裹Ca2+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并对脂质体的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所获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61.3 nm,Ca2+的包裹率为60%~85%。室温条件下脂质体稳定,在37℃条件下,Ca2+可以持续释放。结论以DPPC和DMPC为原料,合成的包裹Ca2+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在生理条件下可以实现Ca2+释放,为仿生矿化的研究模型提供了一种仿生基质小泡分泌钙磷离子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