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姜丽丽  王勇  史春生  詹邶  李晶 《安徽医药》2018,39(6):659-661
目的 探讨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1例(21只眼),分别行角膜刮片实验室镜检和共焦显微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 21例(21只眼)患者中,实验室检查与共焦显微镜检查双阳性患者11例(52.38%),单共焦显微镜阳性患者7例(33.33%),单实验室检查阳性患者1例(4.76%)。共焦显微镜检出率为85.71%,实验室检出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8例(38.10%)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好转13例(61.90%)。4例(19.05%)患者在症状体征阴性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基质层菌丝残留。结论 共焦显微镜检查可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率,并可根据共焦显微镜实时检查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2.
姜丽丽  王勇  史春生  詹邶  李晶 《安徽医学》2018,39(6):659-661
目的 探讨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1例(21只眼),分别行角膜刮片实验室镜检和共焦显微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 21例(21只眼)患者中,实验室检查与共焦显微镜检查双阳性患者11例(52.38%),单共焦显微镜阳性患者7例(33.33%),单实验室检查阳性患者1例(4.76%).共焦显微镜检出率为85.71%,实验室检出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8例(38.10%)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好转13例(61.90%).4例(19.05%)患者在症状体征阴性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基质层菌丝残留.结论 共焦显微镜检查可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率,并可根据共焦显微镜实时检查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豚鼠近视模型中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及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纤维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1周的豚鼠75只,利用6号半透明乳胶气球作为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形觉剥夺(FDM)组和自身对照组。分别测量记录实验豚鼠不同时空点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形觉剥夺实验组分为遮盖2周、遮盖4周、遮盖4周去遮盖1周及遮盖6周4个亚组,左眼为遮盖眼(FDM组),采用半透明面罩遮盖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右眼不予处理(自身对照组)。对遮盖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并对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FDM组由遮盖前远视(+2.09±0.31)D逐渐变成遮盖6周时近视(-7.07±0.56)D,眼轴也由遮盖前(5.93±0.39)mm到6周时(7.99±0.32)mm,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 形觉剥夺法可成功制造豚鼠实验性近视模型,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眼球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和眼轴长度不断增长,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随着近视度数加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豚鼠近视模型中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及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纤维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1周的豚鼠75只,利用6号半透明乳胶气球作为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形觉剥夺(FDM)组和自身对照组.分别测量记录实验豚鼠不同时空点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形觉剥夺实验组分为遮盖2周、遮盖4周、遮盖4周去遮盖1周及遮盖6周4个亚组,左眼为遮盖眼(FDM组),采用半透明面罩遮盖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右眼不予处理(自身对照组).对遮盖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并对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FDM组由遮盖前远视(+2.09 ±0.31)D 逐渐变成遮盖6周时近视(-7.07 ±0.56)D,眼轴也由遮盖前(5.93 ±0.39)mm 到6周时(7.99 ± 0.32)mm,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 形觉剥夺法可成功制造豚鼠实验性近视模型,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眼球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和眼轴长度不断增长,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随着近视度数加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王勇  詹邶  秦永年 《安徽医学》2016,37(5):566-568
目的 评估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伴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 对人工晶体前膜伴虹膜粘连患者55例(59眼),使用Nd: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方法切除人工晶体前表面机化膜,对合并虹膜粘连者予以松解,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一次性激光治疗成功率、人工晶体的损伤、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7眼一次性激光治疗后前膜全部切除且解除虹膜与人工晶体间粘连,2眼因前房炎症反应较重复发,行第二次激光治疗后痊愈,激光治疗一次成功率达96.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瞳孔区人工晶体前膜完全切除,虹膜粘连松解。视力稳定提高≥3级者51眼(86.4%)。结论 YAG激光联合氩激光切除人工晶体前膜、松解虹膜后粘连的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及早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改变.方法 运用日本Nidek公司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4.0)对正常人群和干眼症患者各50例(100只眼)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细胞的浸润和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角膜中央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患者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多(t=14.3,P<0.01),少量细胞呈激活状态,上皮下神经纤维明显增粗,走行紊乱,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细胞层面实时、无创观测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的改变,根据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浸润等病理变化直观识别和诊断干眼症.  相似文献   
7.
王勇  詹邶  秦永年 《安徽医药》2016,37(5):566-568
目的 评估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伴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 对人工晶体前膜伴虹膜粘连患者55例(59眼),使用Nd: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方法切除人工晶体前表面机化膜,对合并虹膜粘连者予以松解,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一次性激光治疗成功率、人工晶体的损伤、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7眼一次性激光治疗后前膜全部切除且解除虹膜与人工晶体间粘连,2眼因前房炎症反应较重复发,行第二次激光治疗后痊愈,激光治疗一次成功率达96.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瞳孔区人工晶体前膜完全切除,虹膜粘连松解。视力稳定提高≥3级者51眼(86.4%)。结论 YAG激光联合氩激光切除人工晶体前膜、松解虹膜后粘连的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及早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