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成像是监测多发性硬化(MS)病情及其演变、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公认的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常规MR扫描仅能分析MS和EAE炎症反应的继发性改变。巨噬细胞是MS和EAE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粒子能被巨噬细胞摄取,MR成像能显示MS和EAE病灶内吞噬了USPIO的巨噬细胞,分析其炎症反应自身的信息,是动态观察巨噬细胞浸润过程、进一步探索MS免疫病理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超微超顺磁性对比剂的特性及其MR成像在EAE和MS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评价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检测对检出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检出乳腺X线钼靶摄影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例乳腺X线钼靶片上疑有簇状钙化灶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140张乳腺钼靶X线片,经专业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应用CAD软件标记其中的微钙化灶,由6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单独阅片,再结合CAD阅片,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6位放射科医师结合CAD阅片后,评价效果均优于未结合CAD时,其中3位低年资医师(有1年临床经验)和1位中年资医师(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两次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有助于提高乳腺X线片中成簇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尤其对缺少诊断经验医师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皮质脊髓束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定量研究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分数各向异性(FA)值与正常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正常志愿者和64例RRMS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重组出皮质脊髓束,计算出该纤维束的平均FA值,比较RRMS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该指标与EDSS和锥体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志愿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男:0.501±0.026,女:0.493±0.024,左侧:0.500±0.031,右侧:0.494±0.024),无性别和侧别差异(P值均>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0.472±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0.49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型(0.469±0.038)与脊髓型(0.476±0.035)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0分)(r=-0.19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0分)(r=-0.218,P<0.05)存在弱相关性,其中,脑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1分)(r=-0.27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1分)(r=-0.268,P<0.05)的相关性较高,而在脊髓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2.8分)和锥体束评分(平均1.9分)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0和-0.115,P值均>0.05)。结论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存在明显异常,该指标可用作评价脑型RRMS患者的临床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6.
MRI技术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和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的最常见原因。根据临床表现MS可分为 :复发 好转型 (relapsing remitting,RR)、原发 进展型 (primaryprogressive ,PP)和继发 进展型 (secondaryprogressive,SP) 3种类型。根据临床表现、MRI扫描以及实验室检查制定的诊断标准将之分为 :临床确诊MS、临床可能MS和实验室诊断MS。Kurtzke[1] 提出的EDSS(expandeddis abilitystatusscale)评分的评价方法已得到公认。常规MRI显示MS病灶敏感 ,但是缺乏特异性。近年出现的MRI新技术(例如 …  相似文献   
7.
胃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者,女,68岁,主因腹痛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上消化道造影考虑胃后壁溃疡性占位病变,不能排除胃癌(图1).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记忆缺陷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zheimer病(M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脑变性疾病,以记忆力下降尤其近事记忆明显受损为主要特征。近10年来,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如fMRI和PET)的发展,有关Mzheimer病记忆系统、记忆过程及相关脑结构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笔者对AD记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MRI是诊断MS的主要手段.本文分别从MS患者MRI的T2WI上提取病灶区、表观正常脑白质区,和健康对照组的MRI图像提取正常脑白质区三组感兴趣区,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图像进行了纹理分析,提取了能量、对比度、方差、逆差矩、熵等纹理特征参量,发现上述三组感兴趣区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MS患者表观正常脑白质中存在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可能表征MS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如果此结论成立有助于揭示MS发病机理,从而有助于实现MS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白质微观病变的纹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MRI是诊断MS的主要手段.本文分别从MS患者MRI的T2WI上提取病灶区、表观正常脑白质区,和健康对照组的MRI图像提取正常脑白质区三组感兴趣区,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图像进行了纹理分析,提取了能量、对比度、方差、逆差矩、熵等纹理特征参量,发现上述三组感兴趣区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MS患者表观正常脑白质中存在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可能表征MS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如果此结论成立有助于揭示MS发病机理,从而有助于实现MS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