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后复发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8月54例肝囊肿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52例随访1~6年,5例复发,复发率9.6%(5/52).3例由于囊肿位置特殊开窗过小,1例由于多发囊肿之间的透明隔未予切开,1例系多囊肝术后复发. 结论适应证选择不当、囊肿开窗过小、遗漏多发囊肿以及黏膜处理不当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9月间共21例采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痊愈出院,肝功能恢复正常,已正常进食和工作.拔除支撑管前造影显示胆管引流通畅,无狭窄,胆总管远端及括约肌功能正常.拔管后经2~6年随访无异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是治疗肝外胆管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进行磁共振胰胆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MRCP)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其是否于术前进行MRCP检查分成MRCP组(186例)和非MRCP组(140例)。总结MRCP组患者的MRCP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胆道损伤和胆总管结石残余情况。结果 MRCP检查的Mirizzi综合征、胆囊管变异、副胆管以及胆总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85.7%、92.6%、90.5%和100%;MRCP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胆道损伤发生比例及胆总管结石残余发生比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MRCP检查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利于预防患者胆道损伤和胆总管结石残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中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行肝中叶切除或改良肝中叶切除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央区肝脏肿瘤17例,肝门部胆管癌者3例(均为BismuthⅣ型),胆囊癌2例(均为TNM分期Ⅳa期)。其中行肝中叶切除术17例,均为肝中央区肿瘤患者;行改良肝中叶切除术5例,同时行肝外胆管切除、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和胆肠内引流术,包括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附加Ⅰ段切除术)和2例胆囊癌患者。手术时间198~241 min,平均(205±139)min;术中出血量300~2 100 mL,平均(630±27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7/22)。结论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术中仔细操作,肝中叶切除术或改良肝中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胆漏(瘘)是肝胆疾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在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肝胆手术4687例,发生术后胆漏(瘘)39例(包括外院转入6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诊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12例急性胆囊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行急诊LC治疗 ,207例手术成功(97.7%),5例中转,中转率:2.3%,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 选择手术时机,正确手术操作,术中常规腹腔引流,急诊LC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时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胆囊静脉血管出血1例,肝脏实质损伤出血3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4例,胆囊动脉后支出血1例.采用电凝止血、止血纱布压迫、生物蛋白胶创面涂抹及镜下缝扎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1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直接中转开腹,止血成功.术后均放置肝下引流管1~2 d,术后无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不同的胆囊床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酌情处理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9月间共21例采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痊愈出院,肝功能恢复正常,已正常进食和工作.拔除支撑管前造影显示胆管引流通畅,无狭窄,胆总管远端及括约肌功能正常.拔管后经2~6年随访无异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是治疗肝外胆管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三叶青抗肝癌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基础,而三叶青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Radix Tetrastigmae,TF)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尤其显著。本研究从细胞-动物实验明确三叶青总黄酮抗肝癌作用,为三叶青治疗肝癌建立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三叶青总黄酮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药物的IC50,确定TF的高、中、低剂量。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染色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通过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裸鼠模型,观察TF对HepG2移植瘤裸鼠模型的体质量、肿瘤生长体积、抑瘤率的影响。结果:TFIC50为3.247 mg/m L,TF的高、中、低的剂量分别为5、1.25、0.312 5 mg/m L;与对照组比较,TF高、中、低浓度剂量48 h后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TF高、中、低浓度剂量24 h后均有明显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TF的高、中、低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64.07%、53.64%、46.69%,TF高剂量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CTX(环磷酰胺),而TF中、低剂量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弱于CTX。结论:三叶青总黄酮(高、中、低浓度)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对肝癌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促进的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TF高剂量(15g/kg)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CTX,而TF中、低剂量(7.5、3.75 g/kg)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弱于CTX。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及肝胆管结石主要手段,而胆漏是肝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从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行各类肝切除539例,发生肝断面胆漏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