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即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HFRT)和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 CFRT)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RT,n = 20)与对照组(CFRT,n = 20),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eripheral lymphocyte count,PLC)变化。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的基线PLC无统计学差异(1.53 ± 0.54 vs 1.64 ± 0.56;P > 0.05)。2组的PLC在放疗过程中稳定下降,大分割组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32.5% vs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分割组的最低点PLC高于常规分割组(0.91 ± 0.28 vs 0.55 ± 0.22;P < 0.001)。大分割组治疗期间的最低PLC与基线阶段的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0.64 ± 0.24 vs 0.38 ± 0.21,P < 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相比,乳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发生放射诱导淋巴细胞减少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治疗效果及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5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直接进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先行子宫瘢痕切除,再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异常阴道流血、PCSD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异常阴道流血、PCSD发生率及瘢痕憩室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瘢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术式不仅可降低产妇术后PCSD的形成风险,还可改善产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利伐沙班对其干预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20例,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对照组各60例,选择同期在此院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均于早晨空腹静脉采血,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3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药物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对照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经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CO2均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治疗AECOPD患者总有效率(73.33%)略低于利伐沙班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两种药物的疗效接近,但利伐沙班克服了低分子肝素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的局限,在临床治疗AECOPD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39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接受格列美脲片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糖波动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NLR及PL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NLR和PL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波动、NLR和PLR,改善由高血糖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member 11,SLC7A11)、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NA-37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30例子宫肌瘤患者增殖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及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水平的降低与FIGO分期升高、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HE4、NLR、SII升高有关(P<0.05),SLC7A11蛋白表达的升高与BMI增加、FIGO分期增加、肌层浸润程度加深及CA125、HE4升高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与SLC7A11蛋白、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低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NA-375高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SLC7A1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SLC7A11 mRNA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59、0.875,敏感性分别为0.767、0.700、0.833,特异性分别为0.775、0.950、0.900,单项指标miRNA-375敏感性最高,SLC7A11 mRNA特异性最高,二者联合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75表达下调、SLC7A11蛋白表达上调,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二者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对EC的诊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丁子明  刘斌 《中外医疗》2016,(26):65-6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对男性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后1个月残余尿(16.32±2.78)mL,开腹组(24.35±3.56)mL;腹腔镜组排尿量(317.80±89.44)mL,开腹组(308.47±79.52)mL;腹腔镜组最大尿流率(30.41±3.65)mL/s,开腹组(21.94±3.05)mL/s,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用于直肠癌手术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PSEI)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的60例PSEI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n=30)与伪刺激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刺激组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