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测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和血管网面密度变化。方法:利用家兔耳背设计纯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模型①观测术后血流量;②墨汁灌注后软蜡厚蜡切片,图像分析血管网面密度。结果:①纯静脉皮瓣术后48h血流量最低,第14d恢复至术前65%。②纯静脉皮瓣术后第1~7d的血管网面密度高于动脉皮瓣(P<0.05)。结论: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及血管网密度变化与动脉皮瓣不同。  相似文献   
2.
臂内侧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臂内侧入路臂丛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尸体解剖观测臂内侧血管神经鞘;②模拟注射造影剂后X线造影和CT扫描观察造影剂扩散范围;③选择合适病例临床应用。结果:①臂内侧血管神经鞘与腋鞘相通;②臂内侧血管神经鞘注射有色液体后,鞘内各主要神经干均被染色;③造影剂可以于臂内侧鞘内向上、向下扩散;④临床应用225例,成功211例,成功率93.8%。结论:臂内侧人路臂丛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传统方法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预后较差。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免疫疗法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研究表明B7同源物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大量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阐述B7同源物3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并综述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1)连续型;(2)局灶型;(3)节段型;(4)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小体可被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是脓毒症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炎症小体的活化及活性的调节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常见炎症小体及其与脓毒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兔耳纯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①利用兔耳纯静脉皮瓣模型,观测不同处理后的成活情况;②活体灌注墨汁后厚蜡切片,观察皮瓣术后与受区的血管吻合情况。结果:原位缝合、边缘阻隔、基底阻隔、全部阻隔、术后4d断蒂纯静脉皮瓣成活面积大于术后3d断蒂纯静脉皮瓣和无血供全厚皮片(P<0.05)。结论:静脉血可以维持纯静脉皮瓣成活,术后3~4 d是纯静脉皮瓣血液循环由非生理性向生理性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头孢西丁(cefoxitin,FOX)分别与未处理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和酸碱度调节至中性的NA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ATCC29213、ATCC43300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检测FOX与NAC联合应用对S.aureus的作用,评估NAC的酸性特性在发挥药物效果中的影响。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法进行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落成分变化。调节NAC至中性再次进行上述试验。结果 FOX对S.aureus ATCC29213和ATCC43300的MIC分别为2μg/ml和32μg/ml,NAC对2菌株的MIC均为4mg/ml。酸度调节至中性的NAC对ATCC29213和ATCC43300的MIC均>64mg/ml。保持弱酸性的NAC与FOX间存在相加作用,BF含量、细菌数量、BF多糖成分均有所下降;中性的...  相似文献   
9.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主要涉及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上承头颅,下接下位颈椎,生物力学复杂。颈椎具有旋转、屈伸和侧屈的运动功能,旋转运动的一半主要来自上颈椎的寰枢关节,屈伸主要来自寰枕关节。上颈椎损伤多由身体或头部加速撞击到静止物体上所致,主要包括寰枕关节脱位、寰枢关节脱位、寰椎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枢椎创伤性滑脱和以上病变的叠加损伤。传统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术式主要是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但植骨融合技术在稳定结构的同时,导致上颈椎大部分活动度的丧失,旋转、屈曲等功能明显受限。上颈椎活动度的丧失对颈椎的生理和生物力学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非融合理念和技术的推广,人工寰齿关节、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等上颈椎非融合固定方式开始出现,以达到不植骨融合就可以同时实现稳定上颈椎结构和保留一定活动度的治疗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上颈椎非融合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笔者对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芳  许兆军 《中国现代医生》2023,60(20):131-13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引起急性肠系膜缺血、导致肠道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病死率为50%~70%。30%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进展为肠道坏死,而肠道是否发生坏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借助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尽早发现肠道缺血坏死,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各种辅助检查方法进行综述,探究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肠道缺血坏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