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光暴露与非光暴露皮肤中增殖细胞抗原的表达。方法:组织芯片按文献报道方法制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法)检测,一抗为1: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结果:36例光暴露皮肤组织中14例(38.9%)阳性;19例非光老化皮肤中18例(94.7%)阳性(χ2=4.2,P<0.01)。结论:光暴露部位皮肤组织PCNA蛋白表达较非光暴露部位皮肤组织表达明显减少。日光对细胞增殖因子的表达起抑制作用。推测日光对皮肤组织的增生能力有阻滞作用,加速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2.
颚口线虫病在我国尚属少见。棘颚口线虫偶尔寄生于人体。该虫致病部位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受累部位可间歇性出现移行性肿块,常伴有局部水肿、疼痛,虫体移行可引起机械性损伤,如虫体停留在某一寄生部位,可形成以虫体为中心的脓肿及隧道样损害。该虫较易侵入眼、脑,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后果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地区首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该病例提示:(1)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该病进行了解。(2)临床遇有可疑表现者,尤其有生食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等),能在病损部位查见虫体者即可以确诊。皮内实验和血清学试验亦可做辅助诊断。(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喜食烧、烤、涮或生食各种动物的人群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人亦有增多趋势,本病正是诸多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颚口线虫病在我国尚属少见。棘颚口线虫偶尔寄生于人体。该虫致病部位极为广泛 ,几乎遍及全身 ,受累部位可间歇性出现移行性肿块 ,常伴有局部水肿、疼痛 ,虫体移行可引起机械性损伤 ,如虫体停留在某一寄生部位 ,可形成以虫体为中心的脓肿及隧道样损害。该虫较易侵入眼、脑 ,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 ,后果严重 ,甚至可导致死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地区首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 ,对该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该病例提示 :(1)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该病进行了解。 (2 )临床遇有可疑表现者 ,尤其有生食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者 ,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并做进一步检查 (例如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等 ) ,能在病损部位查见虫体者即可以确诊。皮内实验和血清学试验亦可做辅助诊断。(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喜食烧、烤、涮或生食各种动物的人群增多 ,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人亦有增多趋势 ,本病正是诸多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45例重症药疹患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重症药疹的发病情况和致病药物。对1994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科45例重症药疹的住院情况回顾分析。结果:(1)在11—20岁重症药疹发病人数占22.2%高于非重症药疹4.9%。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在性别构成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剥脱性皮炎型男多于女,而重症多形红斑型女多于男。(2)我院每1万住院患者中有2.9人因重症药疹住院,其中医院系统用药诱发的重症药疹发生率为每年2.6人/10万住院患者。(3)9年中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患者10例,占所有住院药疹患者的4.0%。(4)重症药疹中由单一药物诱发的占53.3%,说明用药种类和数目与药疹的严重程度不呈正比。由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诱发的重症药疹占较高比例。重症药疹在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提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线上教学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八年制学生本科阶段皮肤科学习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应用线上教学及2016至2019年应用线下教学的八年制学生在皮肤科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学习后进行笔试考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线上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53人,问卷回收率75.5%(80/106);线下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166人,问卷回收率99.1%(329/332)。在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后,线上教学的考试成绩好于线下教学(P<0.001);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荨麻疹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低于线下教学(P=0.008);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皮肤科在医院中的重要程度评价(P<0.001)和对皮肤科的兴趣(P=0.002)高于线下教学;其他如对皮炎湿疹、痤疮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以皮肤科为职业的意愿度及皮肤科的难易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24/40)的学生提交了开放建议,其中最多的建议是希望增加线下见习[22.5%(9/40)]。结论 皮肤科线上教学形式的理论授课和见习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可能优于线下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某些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信心可能略低于线下教学。线上与线下结合可能在未来皮肤科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优势,线上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人类医学卫生健康更好发展、医学院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医德精神与医德实践相融入的需要。通过深入探讨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融入的新模式、激发医学生自身修养融入实践的新动力以及新时代下培养医学生成长的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精选医德教育队伍,学习伦理学与人文教育,以医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环境等具体措施,从而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以期培养医学生成长为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的卫士。  相似文献   
7.
发疹型药疹与感染性发疹性疾病在皮损形态上颇为相似,极易混淆,使二者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在临床上如果把药疹患者误诊为感染性发疹性疾病继续用药会使药疹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反之,把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误诊为药疹停药,会延误病情,并且会造成患者再患病时选择药物的困难.因此,需要实验室的诊断方法来确诊.可用于发疹型药疹的试验诊断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体内试验:包括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和激发试验;二是体外试验:包括血清特异抗体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巨噬细胞游动抑制试验、特异性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和多发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用凉血消疒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 4 4例 ,与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 4 3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并进行主要症状、皮损评估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4 5 %、76 .74 %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对 1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与 10例健康人血浆中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显示凉血消疒匕 汤能降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中SP、VIP的含量 (P <0 .0 1)。提示凉血消疒匕 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满意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皮肤是人体表面的第一道防线,如果皮肤表面受损,不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不受阻挡而长驱直入,使人生病,而且还会因为皮肤表面防御减弱,使身体皮肤表面通道打开,过敏原容易进入,而诱发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肤病,影响手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常见的脚病有鸡眼、胼胝、跖疣、外伤性表皮囊肿,这些脚病总的特点是长在脚底,影响走路,有时疼痛。民间有时把它们通称为脚病或脚垫,但实际上,它们的发病原因,病情的特点和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现在分别跟大家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